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即将迎来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关键节点。根据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安排,10月21日将召开2025年第43次审议会议,对健信超导的首发申请进行审议。这家排队五个月的企业,因募资规模调整和财务指标差异引发市场关注。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专注于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涵盖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半数左右。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装机量计算,2024年该公司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五,国内企业中位列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和2.52亿元,对应净利润3463.5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和3191.84万元。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健信超导的募资计划出现重大调整。原计划募集8.65亿元,包含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2.75亿元)、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2.6亿元)、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2.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经二轮问询后,公司取消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资总额降至7.75亿元。对于这一调整,公司解释称2025年以来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经营性回款良好,6月末货币资金余额及募投项目铺底流动资金已能覆盖未来需求,且银行融资渠道畅通。
监管层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保持高度关注。上交所在二轮问询中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持续分红情况,说明补充流动资金规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健信超导每年现金分红约1999.97万元、1999.96万元和1999.96万元。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指出,IPO企业上会前取消补流项目,通常反映监管机构对募集资金合理性的严格审查,旨在引导企业优化募资结构,确保资金投向主营业务和科技创新领域。
财务指标差异成为另一关注焦点。报告期内,健信超导主营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均值。2022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56%、22.84%、24.94%和24.84%,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达46.27%、45.59%、45.17%和47.41%。公司解释称,这是基于与下游客户的长期合作考虑,通过合理定价推动MRI设备市场普及,未来将通过销量增长获取盈利。细分产品显示,其超导磁体毛利率与辰光医疗不存在重大差异。
研发费用率方面,作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健信超导的指标同样低于同行。2022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66%、5.42%、6.5%和6.65%,而同行均值达14.44%、14.41%、18.36%和17.65%。公司回应称,前期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提高了研发效率,且报告期内重点投入1.5T无液氦超导磁体及1.5T零挥发超导磁体研发。与联影医疗相比,其MRI产品线研发投入占比接近;与辰光医疗相比,公司在超导磁体领域的投入金额更高,后者因销售收入较小导致研发费用率偏高。
对于选择科创板上市的原因,健信超导表示,公司是全球磁共振行业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正在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市场占有率增长潜力大。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先进性突出,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满足科创板行业领域及属性要求。若成功上市,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完善产品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