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投资建设的乌拉盖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这一项目不仅是苏蒙两省首个重大能源合作成果,更实现了国内百万等级褐煤发电机组“零的突破”,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选址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作为“锡盟-泰州±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核心电源点,承担着向江苏输送清洁电力的战略任务。该项目总投资72.6亿元,被国家能源局列为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褐煤高效利用、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等领域实现了20余项国内技术突破。试运行期间,机组主要参数优于设计值,成功攻克高水分褐煤稳定燃烧的技术难题,为同类资源开发提供了示范样本。
作为高寒地区首台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建设团队自2022年6月开工以来,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在零下40℃的极端环境下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智能燃烧控制系统、低温腐蚀防护工艺等,确保机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据测算,两台机组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向江苏输送电力80亿千瓦时,满足30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
“锡盟-泰州”特高压线路全长1620公里,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通道。该工程将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清洁电力,直接输送至长三角负荷中心,年减少东部地区标煤消耗2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0万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7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凸显跨区域电力调配的紧迫性。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国家经济实力。根据Ember能源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2014-2024年全球发电量年均增长3.2%,2024年达30853.34太瓦时。在我国,电力需求持续攀升加剧了能源结构转型的压力,如何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成为行业焦点。
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指出,燃煤热电在未来十年仍将承担能源保供的主体责任,但高碳排放特性与减排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他建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热电行业数智化转型,构建智能调控系统、预测性维护平台等创新应用,可提升机组运行效率5%-8%,降低煤耗2%-3%,为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提供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