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技术(688777)近日在湖北宜昌举办“2025工业具身智能TPT+UCS落地应用成果展示大会”,吸引了包括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摩根资产管理等在内的15家金融机构参与。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公司在工业AI领域的最新突破,更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为投资者呈现了技术落地的具体成效。
活动现场,中控技术首次提出“工业具身智能”概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与传统工业AI技术不同,这一创新突破了“分析建议层”的局限,通过“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将AI深度嵌入生产全流程。公司管理层形象地将其比作“自主智能体”,能够直接介入生产执行环节,实现自优化和自调整,标志着流程工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
在技术可复用性方面,中控技术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 2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模型通过提炼工业共性数据规律构建基础框架,各行业仅需输入少量专属数据即可快速适配,无需重构模型架构。据介绍,这一模式使生产流程模拟、控制、优化等六大核心能力的激活效率提升超90%,单行业适配成本降低60%以上,有效解决了工业AI“高投入、难落地”的痛点。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旗下兴瑞化工的实践案例,为技术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通过部署UCS通用控制系统,该公司30万吨氯碱等五套传统控制系统的几十个机柜被整合为一个机柜,实现上下游全流程管控。系统不仅能够自动识别工艺参数波动并做出调整,还能在异常趋势出现时主动预警。结合TPT大模型,工业具身智能构建了完整的生产闭环,成为装置的“数字员工”,显著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和生产连续性。
具体数据显示,在氯碱生产中,系统将烧碱主产品浓度精准稳定控制在32%-32.1%,优化了原料消耗,同时对多个次产品指标进行闭环优化。调节阀智能诊断准确率超过95%,对关键参数的持续监控和趋势预测实现了从“事后响应”到“事前预警”的跨越。自然语言交互功能使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工艺、设备问题,自动生成数据看板,为决策提供实时支持。
在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方面,中控技术采取了双重措施。硬件层面,UCS系统采用分布式冗余布局,即使部分服务器故障,备用设备也能在毫秒级内接管控制权限,确保生产线无中断运行。AI层面,核心生产参数调整需经过AI分析与人工复核双重确认,系统内置的安全监测模块能够实时扫描决策逻辑,异常时快速溯源并暂停操作,可靠性超过98%。
TPT与UCS的结合被视为流程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标准模板”。这一组合不仅将基础控制逻辑与设备高度集成,还解决了AI与工业结合时的通信复杂、数据缺失等问题。公司比喻称,传统数字化转型如同“绿皮火车”,而工业具身智能则是“高铁”,能够实现智能调度和高效协同。随着行业对“机器接管复杂生产”需求的增长,该模式有望成为未来主流选择。
财务数据显示,中控技术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38.3亿元,同比下降9.92%;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31.46%。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机构对其长期发展仍持乐观态度。近90天内,10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8家为“买入”,1家为“增持”,目标均价为57.79元。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近3个月公司融资净流入3.72亿元,融券净流入1429.78万元,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中控技术的主营业务围绕工业3.0+工业4.0构建“1+2+N”智能工厂新架构,通过设备基座、运行基座、质量基座和模拟基座四大数据基座,结合智能引擎,实现流程工业的高泛化、高可靠智能化。公司还深入构建5S线下门店+S2B线上平台的一站式工业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专业服务。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也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