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稀土管制与技术突围双管齐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向ASML霸权发起强力挑战

   时间:2025-10-12 21:20: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链震荡。中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将中重稀土及其加工设备、制成产品纳入严格管控范围。这一举措犹如在半导体产业链投下一枚重磅炸弹,直接冲击ASML等依赖中国稀土资源的高端制造企业。与此同时,深圳湾芯展上爆出的国产半导体设备突破消息,更让这场产业博弈充满变数。

作为全球唯一掌握EUV光刻机制造技术的企业,ASML的技术体系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资源。从极紫外光源系统的核心部件,到精密运动平台所需的特种材料,钕铁硼永磁体、铒镱激光晶体等关键元器件均需中国稀土精炼技术支撑。数据显示,中国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钕、镝、铽等中重稀土的全球供应占比超过85%。这种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链博弈的重要筹码。

新规的严格程度超出市场预期。除了将冶炼设备、磁材产品纳入许可管理,更引入"最终用途审查"机制。这意味着即便ASML的供应商位于欧美,只要生产链条涉及中国稀土或技术,相关产品跨境调拨都必须获得许可。这种"穿透式"监管导致ASML供应链面临多重审批困境:荷兰工厂的永磁体部件可能因原料溯源问题停产,美国分公司的激光模块或因技术溯源受阻影响亚洲市场交付。

外媒分析指出,中国稀土管制将直接冲击ASML的设备交付周期。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对华销售额占比可能从30%骤降至20%以下。更严峻的是,ASML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稀土分离提纯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巨额环保投入,美国重建产能至少需要5年时间,欧洲新建项目的成本更是中国的3倍。这种资源依赖的刚性,使得ASML摆脱中国供应链的难度甚至超过突破EUV技术本身。

就在ASML为供应链危机焦头烂额之际,深圳湾芯展传来的消息更令其不安。10月15日,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新凯来宣布将发布"突破性产品"。这家由华为系投资、深圳国资委控股的企业,长期专注于光刻机核心部件研发。结合其技术路线图,业内普遍推测此次发布可能涉及DUV光刻机关键模块的突破。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上海微电子已实现光刻机整机"从0到1"的突破,中微公司刻蚀机进入5nm先进制程,而新凯来主攻的光学镜头、精密导轨等部件,正是光刻机国产化的最后技术壁垒。

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突围呈现体系化特征。除新凯来外,另一家华为系企业将在湾芯展发布"奠基性产品",据信是用于光刻机校准的纳米级检测设备。这种全链条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力支撑。2024年半导体设备专项基金规模达3000亿元,全国在建12英寸晶圆厂超过数十座,形成"设备-材料-制造"的完整创新生态。这种系统性的技术攻关,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这场产业链博弈的本质,是资源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双重较量。过去十年,中国通过稀土战略逐步掌握资源定价权;如今,通过自主创新向上游设备领域发起冲击,旨在打破"资源-技术"的垄断闭环。ASML的应对措施暴露出其战略焦虑:今年以来,该公司CEO多次公开表示"不能失去中国市场",并加速向美、德转移DUV产能,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但稀土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与中国技术突破的加速度,正使这种努力陷入困境。

深圳湾芯展或许将成为产业格局的转折点。当新凯来的技术突破揭开面纱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个产品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从资源优势向技术优势的战略跃迁。ASML的垄断地位不会在短期内崩塌,但稀土管制的"釜底抽薪"与技术突围的"双管齐下",正在改变全球产业链的权力结构。这场较量的实质,正如观察者所言:"不是对手变弱了,而是中国变强了。"当资源控制力与技术创新力形成合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不可阻挡。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