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万年薪成常态,涨薪潮涌人形机器人领域,人才争夺战烽烟四起

   时间:2025-09-25 11:07:0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随着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企业纷纷以高薪、优厚福利争夺顶尖人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采购订单频现。优必选宣布斩获2.5亿元大单,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企业也相继拿下上亿元合同。订单激增的背后,是行业从“概念展示”向“量产落地”的加速转型。企业不仅需要顶尖科学家攻克技术难题,更急需大量工程人才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

招聘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400%,求职人数增幅达396%。技术岗位成为争夺焦点,占比超六成,远超生产与销售岗位。然而,高校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明显脱节,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跨界人才更是稀缺,导致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

企业为抢人才不惜“血本”。宇树科技创始人多次公开“求贤”,北京分公司成立后紧急扩招。其发布的“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岗位,仅需3-5年经验、本科学历,即可获得70K-100K月薪。优必选、智元等企业也开出30K-100K不等的薪资,部分岗位甚至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内推奖励成为常态,宇树科技对成功推荐人才的员工给予最高1万元奖金。

不同规模企业招聘策略差异显著。初创公司因资金有限,薪资普遍低于大中型企业10%-20%,但面试流程简洁,倾向招聘1-3年经验者或跨界人才。中型企业聚焦核心技术突破,要求人才具备团队领导能力,常委托猎头一对一招聘。大厂则以完善制度、强职业安全感吸引应届生,面试流程长达三四个月。

技术路线分化明显。硬件企业专注机器人实体交付,软件企业则深耕具身大脑算法。当前,多数机器人仍需手动遥控,具身大脑研发成本高、收益不确定,导致机械结构与测试岗位成为招聘主体。仅行业龙头或技术积累深厚的大厂持续招聘算法人才。

智驾领域人才成为“香饽饽”。由于技术栈高度重合,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向智驾部门“挖角”。尽管近期行业薪资涨幅从60%回落,但仍远高于智驾领域20%-30%的增幅。百度Apollo等智驾巨头被戏称为“黄埔军校”,大量人才转型机器人领域。然而,跨界者需适应硬件集成与实体交互逻辑,互联网产品思维与机器人物理规则的冲突也成为挑战。

行业狂热下,冷静声音渐起。部分企业拒绝为“具身智能经验”支付溢价,转而通过“传帮带”培养年轻工程师。有创始人认为,国内企业估值仍低于美国同类,市场尚未充分开发,行业仍处于蓝海阶段。但也有专家指出,当前应用场景集中于科研与表演,物流、家政等刚需领域尚未突破,显著进步需5-10年。

对于求职者,选择平台需权衡自身优势与行业空间,以项目能力争取合理薪酬。对企业而言,找准定位、回归“高端制造业”本质,同时推动技术突破,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高薪抢人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深耕核心能力才是长远之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