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进行时,造车新势力重生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时间:2025-09-22 10:45:11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洗牌过程,从最初的“百花齐放”到如今的“优胜劣汰”,不少造车新势力在激烈竞争中陷入困境,甚至一度被认为将彻底退出市场。然而,近期威马、哪吒、高合等曾经停摆的车企却陆续传出复产消息,引发业界对造车新势力“复活”可能性的广泛讨论。

据多方信息显示,这些车企正试图通过破产重整、资本注入等方式重返赛道。其中,哪吒汽车的运营主体合众新能源已召开首次债权人会议,披露其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而确认债权高达51亿元,同时拖欠5000余名员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尽管负债累累,但合众新能源仍于6月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截至9月已有76家机构报名参与,显示出资本对这一赛道的兴趣未减。

与哪吒类似,威马汽车也宣布了复产计划。这家负债超200亿元、停摆两年的车企,通过《致供应商白皮书》透露,将于近期在温州基地恢复EX5和E5车型的生产。而曾以“最贵国产电动车”著称的高合汽车,则在5月完成工商信息变更,由黎巴嫩资本接手,试图通过资本重组实现重生。

业内人士分析,造车新势力“复活”现象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源再配置的必然结果。当前,该领域仍是少数具备高增长潜力和政策支持的朝阳产业,但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相较于从零开始建设品牌、申请资质和搭建供应链,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显然更具效率。尤其当行业集中度提升时,拥有基础条件的车企可能成为整合浪潮中的突围者,既避免资源浪费,也为市场注入差异化竞争的可能。

从资源角度看,退赛车企仍具备显著优势。首先是造车资质的稀缺性。自2023年国家收紧资质审批后,这一资源已成为行业“硬通货”。新入局者需面对严格审批和漫长等待,而收购现有车企可快速获得生产许可。其次是产能布局的价值。以哪吒为例,其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配备现代化设备和供应链体系,可为复产提供有力支撑。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哪吒、威马等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已积累一定口碑,复活后可借助原有影响力降低推广成本,快速打开市场。

然而,“复活”之路并非坦途。巨额负债是首要挑战。威马、哪吒等企业在停摆前普遍面临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薪资等问题突出。即便有新资本注入,偿还历史债务和解决法律纠纷将消耗大量资金,压缩研发、营销等领域的投入。若债务重组不彻底,企业将长期背负沉重包袱,难以实现轻装上阵。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组织能力的重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硬件资产,更依赖人才团队和组织文化。长期停产后,核心研发、生产、管理人才大量流失,团队士气低落,组织架构涣散。即便新资本吸引部分旧将回归或引入新团队,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建高效管理体系、凝聚团队战斗力、恢复生产节拍,都是巨大考验。供应链关系也需重新建立。长期欠款可能导致供应商不愿恢复供货,或要求预付款、提高价格,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与交付能力。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威马、哪吒、高合等车企的“复活”尝试,仍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吸引力与资源再配置的必要性。如何平衡债务重组、组织重建与市场竞争,将成为这些车企能否真正重生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