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老牌国货毛戈平打破“吃老本”质疑,凭“东方美学”在高端美妆赛道突围

   时间:2025-09-18 15:33:14 来源:DoNews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美妆市场,一场由高端品牌引领的消费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过去,大众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广泛的消费群体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高端美妆品牌以惊人的增速改写了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3至2028年间,高端美妆品牌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到9.9%,远超同期大众品牌的7.9%。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追求升级,也为国产美妆品牌开辟了新的赛道。

在这场变革中,老牌国货毛戈平凭借“东方美学+专业底妆”的差异化策略脱颖而出。当海外高奢品牌如迪奥、香奈儿占据高端市场30%以上份额时,毛戈平选择避开正面竞争,转而聚焦中国女性肤质与审美需求,打造“适合东方人”的高端形象。2024年,其彩妆市场份额达3.7%,超越MAC、芭比布朗等国际品牌;护肤线中,奢华鱼子面膜年销超8亿元,成为高端护肤领域的“黑马”。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彩妆产品平均售价从2021年的148.8元涨至2024年的177.5元,毛利率常年维持在84%以上,打破了“高定价必失市场”的常规认知。

毛戈平的成功,离不开对“东方美学”的深度挖掘。从产品命名到包装设计,故宫联名香水、“奢华鱼子”系列等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认同”与“高端体验”的双重需求。兴证国际研报显示,其会员总数突破1900万,线下复购率30.3%,线上复购率24.1%,品牌黏性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黏性不仅源于文化共鸣,更得益于其“大单品策略”——核心底妆系列(鱼子气垫、柔纱粉饼)单品零售额均破2亿元,验证了“聚焦爆款”的有效性。

专业背书与科技赋能是毛戈平打破“国货=低端”偏见的关键。创始人毛戈平作为“中国化妆界泰斗”,曾为《武则天》等经典影视剧打造妆容,其个人专业形象与品牌深度绑定,形成“毛戈平=专业底妆”的认知锚点。在产品层面,奢华鱼子多效安瓶精华液采用IBPN专利提拉科技,搭配西伯利亚鲟鱼子精华;鱼子面膜则萃取珍稀鱼子与人参精粹,15分钟密集修护。尽管研发投入占比仅0.59%(远低于行业平均2%-3%),但通过与科丝美诗、莹特丽等全球头部代工厂合作,确保配方工艺达到国际水准。其49项专利中包含2项发明专利,在细分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

渠道策略上,毛戈平采用“线下体验场+线上内容场”双线布局。线下,截至2024年底,全国专柜近400家,重点布局百货与购物中心高端场景。专柜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教育场”,BA(美容顾问)通过试妆服务将产品效果可视化,直接拉动复购。线上,抖音彩妆香水类目榜单中,毛戈平曾登顶榜首,较2023年提升7名;天猫平台则通过“护肤+彩妆”双线发力跻身TOP20。其内容策略紧扣“东方美学”,从故宫联名新品发布到化妆教程短视频,持续强化品牌调性。网友“聊品牌的Zoe”曾点评:“毛戈平真是老牌国货里靠自媒体时代红利翻红的最佳案例,把创始人的IP用得很好。”

然而,高增长背后也隐含风险。作为“现金牛”业务,奢华鱼子面膜2024年零售额超8亿元,毛利率超84%,但过度依赖单一大单品可能削弱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毛戈平研发支出仅1525.7万元,占总营收0.59%,在国货TOP10品牌中垫底;49项专利中仅2项为发明专利。对比行业,华熙生物同期研发费用2.31亿元,占营收10.22%;上美股份、贝泰妮等企业研发费用均破亿。用户反馈中,虽有声音认可其“多渠道扩张不错”,但也有人质疑:“审美疲劳泛滥,用户新鲜感撑不过一季度,彩妆圈换口味太快了。”

随着美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难以为继。2024年,毛戈平销售开支从14.12亿元飙升至19.04亿元,其中营销推广费用8.67亿元,同比猛增超55%;而同期研发费用仅3231万元,占营收0.83%。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美妆市场规模将达5791.1亿元,消费者对“功效性”“安全性”的需求日益提升,研发能力将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毛戈平已意识到问题,其杭州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底竣工,并计划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但转型需要时间,短期内仍需依赖营销维持增长。

毛戈平的崛起,为中国美妆品牌提供了三条可复制的路径:定位差异化,避开与海外品牌的正面竞争,聚焦细分领域心智;IP人格化,将创始人专业形象与品牌深度绑定,通过内容营销持续输出品牌价值;渠道精细化,线下重体验、线上重内容,形成“销售+教育”的闭环。华西证券行业分析师刘文正认为,类比日本资生堂在经济起伏中依托高端化+全球化战略穿越周期,国内美妆市场也持续向高端化发展,而毛戈平作为高端国货美妆的稀缺代表,有望在审美定价、专业彩妆、全球化拓展等方向上持续突破,成为国货高端彩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先锋。

毛戈平的故事,是中国美妆品牌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创新”、从“低价平替”到“高端突围”的缩影。其30%的增速证明,国货完全有能力在高端赛道与海外品牌正面交锋;但0.59%的研发投入占比也提醒我们,没有技术壁垒的“高端化”,终究是空中楼阁。未来,能否平衡“营销与研发”“IP与产品”“增长与质量”的关系,将决定其能否从“网红品牌”进化为“长红品牌”。而这,也是所有中国美妆企业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