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民营银行推出的“2字头”大额存单产品引发市场关注。苏商银行、华瑞银行等机构相继上架年化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尽管设置了起存金额、地域限制等条件,仍迅速被投资者抢购一空。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推出高息大额存单的民营银行以互联网银行为主。例如,华瑞银行App显示,其18个月期和2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分别达2.3%、2.35%,起存金额20万元,但仅限上海地区客户购买。截至报道时,两款产品剩余额度已分别降至8680万元和1940万元,页面标注“额度告急”。中信百信银行则针对新开户投资者推出2.1%年化利率的2年期大额存单,同样支持转让功能。
苏商银行官网信息显示,该行推出的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分别为2.1%、2.3%,起存金额均为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在存单转让专区推出更高性价比产品,如华瑞银行转让专区中,剩余期限约1年的产品仍保持2.3%年化利率,个别产品转让利率甚至超过3%。
为抢购稀缺额度,投资者采取多种策略。有投资者向记者透露,其通过借用亲友账号开户,以新户身份获取更高利率优惠。“现在超过2%的存款产品很难见到,只能想办法多抢份额。”一位上海投资者表示,其发动家人注册多个账号参与购买。
业内人士分析,民营银行此举主要出于吸储和客户拓展需求。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设置地域限制和额度管控,既是为了控制负债成本,避免大规模高息存款带来的利率风险,也可能包含“饥饿营销”策略。她强调,这类阶段性促销不具备持续性,投资者需关注产品期限、退出机制等条款。
数据显示,民营银行面临较大净息差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银行降幅更为明显。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在股市回暖、存款流向权益市场的背景下,缺乏线下网点的民营银行吸储压力增大,推出高息产品既是缓解负债压力的手段,也是优化客户结构的契机。
某民营银行理财经理透露,近期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理财知识普及、私域流量运营等活动,转化效果显著。“大额存单上架后,咨询量激增,很多客户表示会持续关注我们的产品动态。”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则提醒,从长期看,民营银行的利率优势可能收窄,未来需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构建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