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菜知名品牌西贝莜面村因预制菜使用争议及定价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企业家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批评该品牌“高价售卖预制菜”,引发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其与同事用餐时发现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但价格却远超市场预期。他直言这种“高价低质”的现象令人不适,并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法规,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此言论迅速在网络发酵,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及餐饮定价合理性的质疑声渐起。
针对争议,深圳西贝坂田万科店客服人员回应称,店内“绝无预制菜”,并邀请顾客到店观察制作流程。然而,这一说法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高级菜品预制程度更高”的公开表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困惑。罗永浩随后再次发文,质疑企业回应的真实性。
记者调查发现,西贝部分菜品价格确实偏高。外卖平台显示,一份小份葱油生菜售价16.9元,西贝面筋29.9元,而“蒙古牛大骨”单价达159元。有消费者吐槽称,花费160余元购买的牛大骨中,实际肉量不足10元,其余均为骨头。服务方面,也有顾客反映,服务员主动服务频率降低,用餐体验有所下降。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价格高低属于主观感受,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做到明码标价、菜品质量与价格是否匹配。若商家能保证食材新鲜度和烹饪工艺,高价或许有其合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西贝莜面村创立于1988年,目前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近400家门店,员工约1.7万人。2025年,该品牌启动品牌升级战略,提出“因爱相聚,喜悦西贝”的口号,并在洛杉矶开设海外首店,正式迈出全球化步伐。与此同时,其资本市场计划也备受关注——企业曾表示,计划通过2023至2025年的发展,于2026年完成IPO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预制菜行业监管正逐步加强。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定义及监管要求,并规定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须向消费者明示。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炳佳指出,消费者享有对菜品制作方式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应主动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他分析认为,随着监管政策落地和公众对品质透明度的要求提高,餐饮企业需在品牌管理和资本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