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内部邮件,在科技行业引发广泛关注。邮件内容显示,中国区市场部核心成员王腾因严重违反公司规定被解除劳动合同,其违规行为涉及“泄露企业核心机密”和“存在利益关联问题”。
这位在消费电子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管理者,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致歉:“为曾经的过失深表歉意,愿意承担相应后果。”作为小米内部职级达21级的管理层(小米最高职级为22级),王腾的突然离职被外界解读为企业高层强化合规管理的标志性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王腾的职业生涯与小米发展深度绑定。2016年加入公司后,他先后担任手机部产品总监、REDMI产品负责人等要职,2023年升任REDMI品牌总经理,次年同时执掌中国区市场部业务。其快速晋升轨迹曾被视为“卢伟冰接班人”的重要信号,却在距离核心决策层仅一步之遥时遭遇职业转折。
此次处罚并非王腾首次触碰保密红线。2022年,其因提前泄露K50机型发布时间被扣除绩效奖金并取消晋升资格。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在直播中半开玩笑提及:“除了滕总总被罚款泄密,我的口碑还算稳定。”这句调侃背后,实则暗含对高管保密责任的严肃警示。
消费电子行业的保密战争从未停歇。2023年底,小米曾一次性辞退三名参与外部研讨会的员工,这些人员因编造传播不实信息并收取咨询费用,被列入公司永不录用名单。类似案例在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中屡见不鲜,新品参数、发布节奏等信息的提前泄露,往往导致数以亿计的商业损失。
根据小米内部通报,王腾此次涉及的两项违规均属“高压线”问题。其中机密泄露直接关联企业战略规划,可能对市场布局造成颠覆性影响。公司依据《员工行为规范》和《廉洁守则》作出顶格处理,未追究法律责任已属从轻发落。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产品同质化趋势下,营销节奏把控成为制胜关键。某机型参数提前三周曝光,可能导致竞品针对性调整定价策略,直接造成数千万元的销售额损失。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保密违规的零容忍态度具有行业示范效应。
雷军此次处理方式引发多方解读。相较于对基层员工“永不录用+法律追责”的惯例,对王腾仅作解除合同处理,被视为兼顾情理与规则的平衡之举。王腾在致歉声明中特别感谢公司培养,并表示“未来将持续支持小米发展”,这种温和收场方式在科技圈实属罕见。
这起事件为科技行业敲响警钟:在创新驱动与信息保密的双重压力下,任何职位的从业者都需严守职业底线。当行业竞争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发布节奏博弈,保密工作已演变为关乎企业存亡的战略要务。正如某资深从业者所言:“在智能手机战场,泄密不是失误,而是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