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秋酒市风云变:消费者理性消费,酒企如何破局求变稳市场?​

   时间:2025-09-09 00:16:53 来源:财察青年说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秋佳节临近,酒水市场迎来传统销售旺季。作为下半年消费的重要节点,中秋与国庆“双节”历来是酒业冲刺业绩的关键时期,往年常贡献全年超两成销售额。然而,今年行业在营销热潮背后,正面临高库存、动销缓慢及消费分化的多重压力,企业与经销商在积极行动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冷静思考。

从八月初开始,各大酒企便陆续启动“中秋攻势”。线下商超中,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端品牌礼盒占据显眼位置,百元价位的地产酒、光瓶酒及新兴低度酒则形成辅助矩阵,覆盖自饮、宴席、礼品等多场景需求。线上竞争更为激烈,电商平台推出大规模补贴与限时秒杀,酒企则通过自有小程序、直播带货等方式强化“一键下单,极速配送”服务。例如,泸州老窖推出的中秋定制款“福禄黄葫芦”在淘宝平台搜索量激增,精准捕捉礼赠市场需求。

今年酒企新品推出节奏明显早于往年。茅台推出500ml×4瓶装飞天茅台,降低整箱购买门槛,切入中小宴饮与家庭场景;古井贡酒与舍得酒业则推出低度产品,迎合年轻消费者与健康饮酒趋势。无论是规格创新还是品类拓展,均体现行业对消费疲软的主动应对。

尽管营销动作频繁,酒业仍未摆脱“弱周期”影响。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白酒产量同比下滑7.2%,规模企业利润增速放缓,区域型酒企业绩普遍承压,部分企业净利润跌幅超70%。库存问题尤为突出,《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全行业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价格倒挂现象覆盖约60%企业,600-1500元价格带最为严重。因此,酒企与渠道的“备战中秋”,实则更像“冲刺清库”。

面对压力,经销商普遍采取“不压货、快周转”策略。北京某酒商表示:“中秋前启动大幅促销,宁可低价也要回笼资金。”河南经销商则侧重组合促销与场景体验,通过捆绑赠品、定制礼包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并强化中式节庆氛围以触动情感消费。产品结构调整成为行业共识,高端礼盒供给收缩,中档及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推广重点。市场反馈显示,百元以下白酒动销良好,100-300元价格带产品因适配宴席与商务场合,需求稳定增长。

中秋固有的社交与礼仪消费场景仍为市场托底。走亲访友、家庭聚餐与企业礼品需求在节前集中释放。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结构变化——传统高端礼赠市场收缩,家庭聚饮、个人小酌等大众消费崛起。茅台推出小规格产品、古井贡与五粮液加码低度酒,正是瞄准这一趋势。

从近两年节日消费变化看,家庭餐桌上的酒品选择悄然改变。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分享团圆饭照片时,梅见青梅酒的出镜率显著提升。该品牌捕捉到家庭佐餐、餐饮佐餐等场景需求,抓住家宴消费稳增长机遇。在餐馆中,冰镇梅酒配火锅、烧烤的解油解辣组合备受青睐。与传统酒品依赖补贴不同,梅见通过餐饮、商超等线下终端顺价销售实现增长,今年1-7月逆势增长超20%,部分商超与即时零售渠道增长达86%。

尽管如此,行业对“旺季效应”仍持谨慎态度。高库存压力未缓解,经销商普遍选择以价换量而非备货;线上大促虽拉动销量,却持续冲击传统价格体系,线下渠道利润进一步摊薄。消费者端理性决策成为主流,“降档消费”现象普遍。原本选择千元级酒品的场合,部分消费者转向300-600元价位带;自饮需求则分流至精酿啤酒、预调酒和果酒等品类。消费者并非不愿消费,而是更看重性价比与饮用体验。

2025年中秋,酒业未陷入悲观,而是转向务实与理性。企业从追求高增长转向稳定去库存,消费者由注重礼赠体面转向关注实际饮用价值。这场中秋“战役”,不再是规模的竞赛,而成为生存与适应的考验。在理性决策之上,酒的文化属性与情感链接,仍将是行业穿越周期的根本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