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迎来关键节点。近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下调至0.8%、0.5%、0.3%,较现行标准降幅最高达62.5%。同时规定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标志着行业“三阶段”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作为基金代销市场的主力军,银行业首当其冲面临收入压力。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此次降费对银行渠道收入影响达21.4%,远高于券商(6.6%)和独立第三方(0.8%)。该机构分析指出,第三方平台因长期执行1折甚至0.1折优惠,费率调整空间有限;券商渠道目前普遍执行4折优惠,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费率接近新规上限;而银行渠道虽部分产品已打折,但核心基金仍维持原价,实质影响最大。
数据印证了改革对行业的冲击。中金公司基于2024年数据测算,银行业基金销售相关收入整体降幅预计达11%。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十中,银行占据六席,但优势地位正面临挑战。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代理基金手续费收入虽同比增长14.35%至24.38亿元,但副行长王颖坦言,费率优惠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仍在可控范围内,关键在于推动业务模式转型。
费率调整倒逼银行加速战略转型。建设银行上半年代销基金收入增速超20%,其应对策略包括打造“建行严选”品牌、优化产品货架体系;工商银行则通过强化投教陪伴、升级服务体验等方式提升客户粘性。某股份制银行个金部负责人指出,未来竞争将聚焦三大能力:建立基金评价体系筛选抗跌产品、推出“基金陪伴服务”降低赎回率、与基金公司共建数字营销平台实现精准获客。
中小银行已率先展开价格战。深圳农商银行自8月5日起对9只开放式基金实施0.1折申购优惠,将费率竞争推向新高度。回溯改革历程,2020年部分股份制银行开始对个别产品执行“1折起”优惠,2024年招商银行率先宣布全面实施买入费率“1折起”,标志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第三方销售渠道人士认为,传统“重销售、轻服务”模式难以为继。银行需加强资产配置、投资建议等增值服务,同时维持权益类基金销售优势。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宁表示,此次改革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将促使机构出台更多让利措施,最终惠及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