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现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走出的研究生何显平,2004年毕业后选择南下佛山,在制造业名城开启材料研发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并成功落户当地。八年后,这位技术骨干带着在广东积累的产业经验与管理智慧,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2018年,已在遵义金兰(集团)伟明铝业历练多年的何显平,将目光投向水城经济开发区。当地双元铝业丰富的电解铝资源、"千企改造"政策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以及粤黔协作机制搭建的跨区域合作平台,让他果断决定在此扎根创业。
“贵州具备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广东则拥有市场渠道与技术标准。”何显平在总结企业7年发展时指出,这种跨区域优势互补成就了莹月帆集团从1400万元到28.8亿元营收的跨越式增长。广东企业带来的质量管控体系,倒逼本土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六盘水"铝水不出园"的产业协作模式,则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水城铝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莹月帆集团2023年荣获粤黔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何显平正推动总投资7.37亿元的新项目落地,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铝合金扁锭和10万吨新能源铝基材料生产线。
面对产业升级需求,何显平提出三项发展建议: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用电成本,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吸引更多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隔墙供应"格局。他特别向广东企业家发出邀请:"期待各位来六盘水实地考察,共同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这位穿梭于黔山粤水间的创业者,用实践诠释了东西部协作的深层内涵——不是简单的资源转移,而是通过要素流动实现优势叠加,最终达成双向赋能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