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趴着睡,醒来脖子酸、胳膊麻,现在终于能躺着好好休息了!”一位刚体验完新式午休课桌椅的小学生兴奋地说。2026年2月起,全国中小学生将迎来一项重要改变——首部《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趴睡”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长期以来,趴在课桌上午睡是许多学生的共同记忆。一位家长曾无奈表示:“孩子总说周末最幸福,因为只有周末才能躺着睡。”这样的场景或将彻底改变。2025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这项新标准,明确要求午休课桌椅必须具备“躺睡”功能,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休息条件。
新标准的出台并非偶然。近年来,全国多地学校已试点使用可变形午休课桌椅,上课时是普通课桌,午休时能展开成躺椅。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产品尺寸、角度、材质等差异较大,质量参差不齐。新国标实施后,这些课桌椅将有了科学标准,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午休体验。
标准对午休课桌椅的规格提出了详细要求。躺姿状态下,椅子整体长度不少于1050毫米,靠背放倒角度需超过135度;头枕宽度和长度分别至少180毫米、100毫米,搁腿处宽度和长度不少于250毫米、100毫米。学习时,小学课桌高度在455毫米至730毫米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565毫米至790毫米之间,椅子座面宽度至少360毫米,确保学生坐姿端正。
除了尺寸,标准还关注使用细节。例如,桌面沾上墨水、印泥等污渍后,用普通橡皮即可擦净;搁腿部件需经受2万次使用不断裂,调节角度和折叠功能部件需耐用1万次以上;塑料件需通过500小时老化测试,挂钩需能承载5公斤物品不损坏。这些规定确保了产品能长期承受校园日常使用。
然而,推广新标准面临现实挑战。配置“可躺式”课桌椅的最大难题不是经费,而是教室空间。以上海崇明试点为例,一间教室最多只能放置25把可躺式桌椅,要求班级人数不超过25人。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标准班额仍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2024年数据显示,小学平均班额38人,初中平均班额46人,空间限制成为推广的主要障碍。
教育专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小班化教学。随着适龄学生减少,学校规模可能缩小,但班级数不变,每个班级的学生数将自然减少。例如,一所原来有1080人的小学,规模可能减至540人,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降至22~23人。这种调整不仅能提升教育质量,还能为“躺睡”课桌椅的推广创造条件。
随着新标准实施日期的临近,全国各地学校正逐步引入符合要求的午休课桌椅。孩子们将不再揉着发麻的胳膊醒来,而是能舒展身体,以更充沛的精力迎接下午的学习。教育进步不仅体现在宏大的政策上,更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哪怕只是课桌上几厘米的调整,也能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份舒适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