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关键载体,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数据显示,这些区域以占全国国土面积不足两万分之一的微小体量,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西部内陆省份的表现尤为突出。河南、四川、重庆等“不沿边、不靠海”的地区,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布局,实现了外贸增速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这些特殊区域的进出口值已占当地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极。
在数量增长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19个此类区域,总数达到174个,覆盖了全部省区市。这种全域覆盖的布局,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陆的纵深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从经济数据看,2024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值较2020年增长超过三成,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外贸整体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反映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主动作为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