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微风轻拂,四川隆昌“港盈・新街里”文旅商业街区里,行道树旁的灯笼随风轻晃,青瓦坡屋顶下,游客们或驻足于飘香的羊肉汤馆前,或被土陶艺术馆独特的建筑造型吸引,纷纷在国风街区拍照打卡,热闹非凡。
作为隆昌打造“城市会客厅”的核心项目,“港盈・新街里”文旅商业街区深度融合本地文化元素,以92%的开业率和月均超3000万元的营业额,成为激活县域消费的新引擎。这里不仅承载着商业功能,更通过文化赋能,让传统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隆昌的记忆。”隆昌市港盈文旅公司总经理胡建军指着融合牌坊元素的广场介绍道。街区内的川南民居风格建筑通过连廊巧妙连接,将牌坊、古堡、古宇湖等自然景观,以及夏布、土陶等非遗元素融入天幕设计、商家装修和公共景观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
开业半年以来,“港盈・新街里”的消费带动效应显著。数据显示,街区月均营业额超3000万元,日均人流量达1.5万,节假日高峰时段更是突破5万人次。胡建军表示,这一成绩得益于“活动+街区”的创新模式:从群星演唱会、年货节到“隆昌一绝”羊肉汤节、稻田虾音乐节,一系列文化IP活动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在隆昌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局长代礼剑看来,街区的最大突破在于“留客”能力。“过去游客看完牌坊就离开,现在能住下来深度消费。”他透露,街区直接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0亿元跃升至160亿元,并辐射周边县域,形成“微度假”消费新格局。成都游客张先生一家首次体验后便决定留宿:“白天带孩子玩陶艺,晚上看变脸、吃小龙虾,住一晚才尽兴。”来自自贡的陈女士则对街区夜景赞不绝口:“比其他城市商圈更有特色,国风街拍照出片,龙虾馆的稻田虾新鲜得让人停不下筷子。”
街区的文化赋能不仅吸引了游客,更成为青年返乡的孵化器。在土陶艺术馆工作台前,23岁的陈晓娴正专注雕刻陶坯。这位今年刚毕业的本地姑娘,因实习时遇见新街里土陶艺术馆开业而选择留下:“家乡有自己文化的土壤,比在外漂泊更踏实。”从零开始学习隆昌土陶技艺的她,暑期日均带领20多个孩子体验陶艺研学,最大愿望是“把家乡土陶传播出去,成为非遗传承人”。
陈晓娴的选择并非个例。“港盈・新街里”吸引了40%的隆昌首店入驻,更带动了本地学生就业链条。代礼剑透露,以土陶艺术馆为代表的文旅业态,通过“家乡情结+专业对口”的模式,为人才回流提供了现实支点。
特色消费新场景的打造,不仅体现在营业额的增长上,更在于让隆昌从“路过地”变为“目的地”。“之前隆昌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130多亿元,去年以来,新街里等特色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之后,现在我们的整个社销零已经达到160亿元左右,增长非常明显。”代礼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