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食品,这一曾经仅占据菜单边缘的角色,如今正悄然蜕变,成为茶饮、咖啡、火锅乃至商超等多个行业增长的新动力源。其从“品类配角”到“增长主角”的华丽转身,背后隐藏着行业变革的深刻逻辑。
近年来,烘焙产品凭借强大的协同效应、可观的利润空间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成功吸引了众多行业巨头的目光。它们纷纷将烘焙纳入战略版图,试图通过“主品类+烘焙”的模式,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在茶饮领域,烘焙已成为新的标配。数据显示,烘焙产品在茶饮门店的销售占比持续攀升,从2023年的5%增长至今年的预计30%以上。奈雪的茶、古茗、茶颜悦色等知名品牌纷纷布局烘焙业务,通过推出多样化的烘焙产品,吸引消费者驻足。乐乐茶的全品类烘焙模式、古茗的“轻食烘焙”系列、茶颜悦色的下午茶促销等,都是茶饮品牌与烘焙深度融合的生动例证。
咖啡业态同样不甘落后,Tims天好咖啡、库迪咖啡等品牌纷纷发力烘焙业务,试图通过“咖啡+烘焙”的复合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星巴克、瑞幸咖啡等老牌咖啡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扩充烘焙产品线,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火锅品牌也跨界入局,将火锅元素融入烘焙产品,推出了一系列跨界新品。海底捞旗下的SHUA BAKERY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推出的麻辣牛肉可颂、番茄芝士贝果等烘焙新品,不仅丰富了火锅的消费场景,也为烘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火锅供应链企业也开始加速布局烘焙赛道,寻求新的增长点。
商超领域同样不甘示弱,山姆、盒马鲜生、大润发等知名商超纷纷布局烘焙品类,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它们不仅在线下门店增设烘焙专区,还加速线上布局,实现全渠道覆盖。数据显示,线下商超已成为烘焙产品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与烘焙专卖店、电商平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烘焙之所以能够成为多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关键在于其与现有业务的强协同性。通过引入烘焙产品,企业不仅能够丰富产品线,提升客单价,还能够打破品类壁垒,实现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例如,瑞幸咖啡在App内新增“烘焙轻食”分类,实现了咖啡消费场景的自然延伸;盒马鲜生则利用消费大数据分析家庭用户偏好,推送个性化的烘焙套餐组合。
烘焙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商超品牌通过大规模的供应链管理和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它们还通过优化物流布局、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等手段,提升了门店运营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健康化、场景化趋势的深化,烘焙与茶饮、咖啡、火锅、商超等业态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未来,烘焙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