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央企抢滩香港保险市场,全球资产配置成新战场

   时间:2025-08-29 16:45:18 来源:米筐投资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我们在香港陪伴客户处理业务时,意外观察到香港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动向。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军香港市场,展现出强烈的扩张欲望。

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保以及中国银行这四家重量级“国家队”选手,纷纷加大在香港的业务布局,通过增资扩股、抢占市场份额等方式,其势头之猛,甚至超越了当年外资巨头初入中国时的场景。

香港保险市场一直以其优质服务和多元化产品著称,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央企也瞄准了这块诱人的蛋糕。早在多个场合,我曾提出一个观点:国内保险行业收益相对较低,根源不在于人才,而在于制度限制。

国内保险公司的团队成员,许多拥有国内外顶尖学府的学历背景,持有CFA、FRM等专业证书,享受着行业内的顶薪待遇。无论从专业素养还是福利待遇来看,他们理应能够创造出不低于全球保险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通过与众多“港漂”朋友的交流,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厨师”,而在于“食材”。正如米其林三星大厨难以用河虾烹制出龙虾大餐一样,国内保险公司受限于人民币资产,难以达到美元资产的收益水平。换句话说,河虾与龙虾,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

翻开这些国内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表,不难发现,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国内债券市场。然而,无论是国债、地方债还是房企债券,当前的收益状况已不言而喻。底层资产的收益率摆在那里,保险公司又能如何提高整体收益?正如给顶级赛车手配备一辆共享单车,即便技术再高超,也无法与跑车相媲美。

面对这一困境,国内保险公司开始寻求突破。既然河虾无法做出龙虾的味道,那就直接去有龙虾的地方烹饪。香港,这个拥有全球资产配置制度的金融平台,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2024年底,中国太平集团向香港子公司一次性增资95.2亿港元,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香港金融圈。这笔资金相当于约86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太平香港的资本金直接跃升至203亿港元,逼近香港保险市场龙头友邦保险的750亿港元。

这并非个例。查阅四大央企的公告可以发现,中国人寿、中银人寿、太保香港等也都在积极行动。这些央企在香港的布局,已经从试探性尝试转变为全力押注。

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关键在于香港市场的独特优势。在这里,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产配置制度,为客户购买美国国债、欧洲股票、东南亚基建项目等优质资产。这种灵活性,对于习惯了“人民币资产”的内地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解放。

央企的国家队身份在香港也极具竞争力。例如,中国太平香港凭借母公司的背景,成功获得了中国核电的股权项目、中国铁建的债券投资,甚至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基建投资。这些项目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但对于央企来说却是近水楼台。

外资巨头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友邦、宏利等保险公司纷纷加速产品迭代,以应对来势汹汹的央企竞争。中国央企正以“国资信用+全球配置”的组合拳,改写香港保险市场的游戏规则。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央企在香港市场的表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太平人寿香港公布的14款产品达成率数据中,有13款都在100%以上。国寿海外更是公布了65款产品的达成率数据,其中30多款产品发布时间超过10年,分红实现率全部在78%以上,平均值高达85%。

这些数据无疑证明了央企的实力和竞争力。在人民币资产收益率逐渐走低的背景下,这些央企在香港舞台上打出了“央企背书+全球配置”的组合拳,与外资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如果你对孩子教育、家人养老的规划感兴趣,不妨扫码添加我们的联系方式,获取更多专业建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