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IPO市场持续升温之际,一家源自深圳的消费级3D打印巨头——深圳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此举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创想三维,这家从20平米办公室起步的创业公司,用短短十年时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行业奇迹。数据显示,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1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高达27.9%。从为大厂代工配件,到推出首款整机CR-i3,再到用500美元的CR-10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想三维的四位80后创始人陈春、敖丹军、刘辉林、唐京科,凭借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闯出了一条中国制造升级的新路。
然而,龙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创想三维在2023年遭遇了强劲的市场挑战,单年出货量被竞争对手以120万台的差距反超,失去了销量第一的宝座。同时,公司的净利润率也从2022年的7.7%下滑至2023年的3.9%,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如此,创想三维的营收数据仍然亮眼。2023年,公司营收达到22.88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4%。然而,隐忧同样明显,公司的毛利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且2023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93.69天,经营活动现金流也由正转负。
回顾创想三维的创业历程,四位创始人带着3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深圳龙华区的一间狭小办公室里,开启了他们的3D打印梦想。他们凭借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推出了多款性价比极高的3D打印机,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其中,CR-10以500美元的价格,打破了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垄断,月销量迅速突破两万台,相关测评视频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千万。
然而,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创想三维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司正在通过业务多元化和渠道变革来寻找突破口。在业务方面,创想三维正在从单一的3D打印机业务向耗材、扫描仪、激光雕刻机等多元化业务拓展,构建完整的消费级3D打印生态。在渠道方面,公司正在加强线上DTC渠道的建设,通过直营和第三方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利润空间并加速产品迭代。
创想三维还在研发投入上下了大功夫。虽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相对较低,但其在AI技术的融入上却毫不吝啬。通过AI建模优化3D扫描精度,利用切片参数大模型自动调整打印参数,创想三维的旗舰产品打印速度已经达到了600mm/s,专业级光固化打印机的售价也突破了3400美元。
此次选择港股上市,对创想三维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港股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估值更侧重全球化能力,而创想三维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北美市场贡献了33.3%的收入,这种业务结构更契合国际投资者的估值模型。同时,港股上市流程相对灵活,审核时间较短,这对于急需资本支持的创想三维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港股上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香港投资者对盈利能力要求较高,而创想三维的净利率持续下滑可能会影响其估值水平。市场竞争态势也不容乐观,多家竞争对手在特定细分市场持续追赶,行业格局正在剧烈重塑。
面对这些挑战,创想三维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资、海外用户运营、全球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开发。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量招聘技术人才,重点加强工业自动化硬件和AI图像处理算法等领域的研发。
上市只是创想三维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考验。在全球3D打印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想三维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够扩大规模,更能够提升盈利能力和技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