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品牌小菜园近日发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27.14亿元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5%。净利润方面,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5.7%。小菜园方面表示,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功于公司内部营运效率的优化以及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小菜园品牌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书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计划在今年内将全国门店数量扩展至800家,并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千店规模的宏伟目标。同时,他强调了堂食与外卖营收比例的平衡,认为未来理想的比例应维持在65:35。
据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小菜园的门店投资回收期较短,通常在一年内即可实现盈利。小菜园的客单价已逐渐接近快餐市场,相较于传统正餐而言,其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在高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以及下沉市场中的县城等地,小菜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市场适应性和拓展潜力。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小菜园采取了直接采购优质原材料和调料的策略,并成功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支撑了较高的食材毛利率。位于马鞍山的工厂正在持续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一旦完成,该工厂有望为3000家门店提供有力支持。
小菜园首席财务官朱正慧指出,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采购和供应链的优化,这直接促进了门店人效的提高。她强调,企业在追求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成本控制。随着门店基数的扩大,成本管控措施的优化效果愈发显著。
从财务数据来看,小菜园在上半年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下降了2.2%,占收入比例也由32.2%降至29.5%。员工成本方面,虽然总金额达到6.664亿元,但占收入比例从28.5%降低至24.6%,这主要得益于门店效率的提升和人员结构的优化。尽管广告及促销开支增加了71.1%,外卖服务开支也增长了11.4%,但整体成本控制仍然取得了积极成效。
针对人力成本的下降,汪书高解释称,公司并未降低员工薪酬,而是通过提高门店效率和优化人员结构来实现成本节约。他提到,由于商场客流减少和门店业绩下降等因素,公司对门店进行了调整,使得单店面积和人员占比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效。
在客单价方面,小菜园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额从去年同期的60.4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7.1元。汪书高表示,这一小幅下滑并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因为公司在2023年年底主动进行了一部分降价调整。未来,小菜园将客单价控制在55-60元的价格区间内。
在外卖业务方面,小菜园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3.7%,达到10.5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9%。国信证券认为,外卖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小菜园上半年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汪书高透露,虽然小菜园最初并未涉足外卖领域,但近年来外卖占比逐步提升。目前,公司认为外卖和堂食的最佳比例是三成与七成,外卖占比最多不超过35%。
在门店扩展方面,尽管上半年小菜园仅新增了5家门店,但汪书高表示这是正常状态。他透露,公司计划在下半年继续扩店,并预计全年新增门店约120家,使全国直营门店总数达到约800家。对于未来规划,汪书高表示公司已开始筹备2026年的开店计划,并预计明年年底实现千店规模。他介绍称,经过迭代测试,新开门店的面积将控制在220平方米左右,以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同时保持坪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