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聚焦国金证券的一项业务调整——该公司宣布将自8月27日起,对除北交所外新开立的融资合约的保证金比例进行调整,上调至100%。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公告,此次调整仅适用于8月27日及之后新开立的、针对非北交所标的证券的融资合约。对于2025年8月27日之前已经存在的融资合约,将继续按照原有的保证金比例执行,实现了“新老划断”的管理方式。这一调整意味着,新合约的投资者在进行融资交易时,需要缴纳与融资额等额的保证金。
经过多方核实,记者了解到,此次国金证券的调整属于其基于自身经营策略的个体行为,是业务层面的常规调整。目前,监管部门并未发布关于全行业保证金比例调整的通知,其他券商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依然维持在80%的常规水平。华创证券非银团队分析认为,国金证券的调整更多是基于公司近期经营杠杆的考量,并非行业普遍现象。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证金比例的上调意味着融资成本的增加和杠杆倍数的降低。例如,原先投资者使用80万元保证金可以融资100万元,而现在则需要100万元保证金才能获得相同的融资额。这不仅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成本,也限制了其杠杆操作的能力,从而降低了风险承受能力。而对于券商来说,提高保证金比例有助于降低融资业务的风险敞口,减少因投资者违约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更好地控制业务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股市场的两融活跃度较高,自8月11日起,融资余额已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大关。然而,从整体数据来看,A股市场的杠杆水平依然保持稳健,风险处于可控状态。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邢自强指出,尽管两融余额有所上升,但仅占自由流通市值的4.8%,略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远低于2015年的峰值水平。
市场上对于国金证券此次调整保证金比例的动作也存在一些误解。有自媒体甚至将其解读为降杠杆的信号,并预测如果其他券商跟进调整,将对市场构成重大利空。然而,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全行业并无保证金比例调整的通知。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以及部分中小券商均表示,当前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仍维持在80%,并未收到调整通知,也没有调整计划。
方正证券金融团队指出,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并非大盘走势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历史复盘可以看出,近两次监管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时,大盘的短期波动并不明显。因此,该团队认为,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更多是针对两融业务本身的风险调控手段,而非直接影响大盘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在当前两融市场活跃度较高、投资者融资需求增长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券商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压力。与大型券商相比,中小券商在注册资本、净资产规模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劣势,这使得它们在开展融资业务时面临更多的挑战。然而,从整体数据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杠杆水平依然保持稳健,风险处于可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