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上半年业绩惨淡,亏损超3亿并关闭700余家门店
近日,百果园(02411.HK)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亏损严重。尽管公司此前推出了高性价比的水果品类,但消费者捂紧口袋的趋势愈发明显,对百果园的业绩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份业绩报告无疑给百果园泼了一盆冷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43.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1.8%。更为严峻的是,毛利从上年同期的6.19亿元骤降至2.16亿元,降幅高达65.1%,公司整体毛利率也由11.1%降至4.9%。受此影响,百果园首次在半年报中录得亏损,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达到3.42亿元,而上年同期则实现了8850.6万元的利润。
除了收入和毛利表现不佳外,百果园的会员数量和零售总额也呈现出下滑趋势。尽管会员人数较2024年6月底增加了830万至9304.1万,但付费会员人数却同比下降32.9%至71.9万。同时,今年上半年零售总额从上年同期的67.48亿元降至57.1亿元,降幅达15.4%。
面对业绩的惨淡,百果园不得不采取“优化门店布局以提高门店运营效率”的策略。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门店总数为4386间,较2024年底的5127间减少了741间。这一举措无疑凸显出百果园在日益理性的消费者面前,“高端”水果的吸引力已大打折扣。
在半年报中,百果园表示尽管上半年录得收入下跌及净亏损,但这是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转型及提升经营质量的必经之路。除了关闭部分门店外,百果园还调整了产品策略,推出“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水果产品,并通过促销活动提升客流和购买频次。然而,这些举措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如“高质价比”战略导致毛利率重挫,门店大幅优化则使公司丧失规模效应。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近期的言论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争议。他称:“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都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这番言论被简化甚至曲解为“消费者无知”,极大触动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导致不少付费会员对公司发起抵制。
事实上,百果园一直以来都在以“好吃”作为品牌护城河,通过高端定位和高品质水果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百果园建立了果品标准体系,并支持“三无退货”,不断扩充自有品牌以提升产品溢价能力。然而,在当前消费趋势更倾向于“性价比”和理性消费的背景下,百果园的这种高端定位显然已不合时宜。
更为关键的是,近年来百果园的水果质量问题多次被曝光,逐渐动摇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根基。在2024年3·15期间,百果园武汉门店就被曝出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将隔夜水果当作鲜果售卖等问题,此事件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在品牌信任危机之下,百果园此次从“高端”转向“性价比”的战略能否真正重塑用户心智,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