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ETF做市商新探索:头部基金公司能否引领多元化生态?

   时间:2025-08-24 18:40:41 来源:中国基金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国内ETF市场规模逼近5万亿元大关,整个产业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近期,市场传出消息,一些头部基金公司正酝酿涉足ETF做市业务的新探索,这一动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近年来ETF做市费用的持续增长,成为推动头部基金公司考虑亲自下场做市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具备ETF做市商资格的机构仅限于券商,基金子公司参与ETF做市仍面临多方面的政策限制,这一新的探索仍处于前期沟通和论证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做市制度对ETF市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做市主体单一、做市费用高昂等问题。市场普遍期待引入更多机构参与ETF做市,以优化现有的做市商格局。

有消息称,某头部基金公司正考虑通过其子公司参与ETF做市业务。这一探索的背后,是ETF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做市费用“水涨船高”。基金公司每年为扩大产品流动性而投入的做市资源,已经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型基金公司参与ETF市场竞争的机会。

去年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明确规定,ETF做市费用只能由基金管理人支付,不能从基金资产中列支,这进一步增加了基金公司的运作成本。尽管有头部基金公司计划通过子公司参与做市,但在法规层面上仍存在诸多障碍。

例如,上交所的相关规定要求做市商须以自有资金开展做市业务,而证监会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投资也有严格限制。这些规定对基金子公司参与ETF做市形成了制约。因此,头部基金公司的这一探索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许可才能付诸实践。

这一动向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不少头部基金公司开始评估成立子公司开展ETF做市业务的“成本账”。出于成本管控和降本增效的考虑,多数头部基金公司对这一探索表现出兴趣。然而,基金公司的自有资金有限,且相比于券商,基金子公司在ETF做市领域缺乏成熟的业务体系和充足的资本金。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参与做市,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券商做市,而是需要基金子公司与券商共同为ETF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ETF产品通常需要多个做市商同时参与才能维持良好的流动性。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强调,是否成立基金子公司参与ETF做市需要结合各家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来看,自家子公司做市可能会更便宜一些,但短期内需要具备资金保障、系统搭建和交易能力等多方面的条件。因此,自建子公司做市商团队更适合大型基金公司尝试,对于中型公司而言可能并不经济。

业内人士还关注到基金子公司为其他基金公司提供做市服务所面临的商业化难题。由于行业存在竞争关系,其他基金公司是否愿意接受竞争对手的子公司为其ETF做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基金子公司可能更适于服务母公司自身产品。

尽管目前ETF做市商领域仍以券商为主,但业界普遍呼吁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以降低做市成本并促进ETF市场的持续稳健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以逐步放宽对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的政策限制,形成多元化的做市生态。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反思了当前ETF做市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部分ETF品种纯粹是为了做市而做市,缺乏来自客户的真实需求。因此,ETF做市业务应以满足客户交易需求为目的,而不应成为各家基金公司比拼成交量及流动性的“排名战”。

在海外市场,ETF做市成本相对较低,交易所鼓励更多机构参与做市以活跃市场。而在国内市场,随着ETF市场的逐渐成熟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业界期待能够逐步引入更多做市商机构,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做市生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引入更多做市机构的同时,也需要客观看待流动性问题。并非所有ETF产品都需要做市商来维持流动性,一些规模较大的ETF产品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流动性。

总的来说,随着ETF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业界对于优化ETF做市商格局的呼声越来越高。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望形成更加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的ETF做市生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