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盛大开幕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以“算网筑基,智启未来”为核心议题,聚焦了中国算力平台的加速建设进程。据央视最新报道,目前已有包括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在内的十个省份和直辖市的算力分平台成功接入国家级的算力网络。
中国算力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资源聚合体,不仅整合了全国各地的算力资源,还编织了一张覆盖广泛、调度灵活的算力网络。这一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控算力设施及数据,确保对全国算力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推出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为算力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计划,到2026年,将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而到2028年,则力求实现全国公共算力的标准化互联,形成一个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和按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的算力总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25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揭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算力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对我国GDP的贡献将超过11万亿元,占比达到4%至5%。这一趋势将带动算力需求实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积极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不断提升智能算力的供给质量。目前,智能算力已在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算力应用大赛,已累计征集到超过2.3万个创新算力项目,并在工业、金融、医疗、能源等多个行业实现了规模化复制和推广。
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的规模增长将超过40%,这一数据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算力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