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年的金融市场中,大盘呈现出强劲的牛市特征,多数基金借此东风实现了显著的收益增长。然而,量化对冲策略基金却在这一波行情中遭遇了挑战,有近七成的该类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出现了下滑。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8月22日,过去一年内,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了约34%、49%和73%。在这样的背景下,权益基金的业绩普遍回暖,超过99%的主动权益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量化对冲策略基金,这一常被宣传为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保持盈利的基金类型,其表现却未能如预期般亮眼。
具体而言,截至同一日期,市场上可统计的23只量化对冲策略主题基金(主要以股票多空类为主)在过去一年的平均收益为-1.04%。其中,有16只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出现了下滑,占比接近七成。在收益表现较好的基金中,中邮绝对收益策略以5.56%的单位净值涨幅位居榜首,而申万菱信量化对冲策略A和光大阳光对冲策略6个月持有A的净值涨幅也分别达到了4.15%和3.55%。然而,在亏损的基金中,有9只的单位净值跌幅超过了2%,4只跌幅超过4%,最大跌幅更是接近7%。
尽管整体表现不佳,但在年内的时间区间内,量化对冲基金的表现有所好转。截至8月22日,这类基金今年的平均收益已经转正,达到了0.96%。其中,有15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最高净值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0.79%。
量化对冲策略基金在牛市中表现不佳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对冲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牛市中,股指期货贴水幅度减小甚至转为升水,这直接增加了空头头寸的成本,从而侵蚀了基金的收益。市场风格的快速切换和分化也给依赖单一风格暴露的策略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时,牛市中市场交易活跃,部分中小盘个股的流动性波动加大,这给量化对冲基金的调仓换股带来了难度。最后,主流量化策略的同质化也导致了部分基金难以通过差异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认识量化对冲策略的核心定位至关重要。这类策略的核心在于控制风险和稳定收益,而非在牛市中追求高收益。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量化对冲基金时,需要对其收益预期有合理的设定。同时,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面对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对冲成本的压力,它们也需要通过策略迭代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策略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