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马科斯,这位建材连锁巨头家得宝的创始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企业家精神的真谛。1929年出生于一个俄罗斯犹太人移民家庭,马科斯的早年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与哈佛医学院擦肩而过。因无力支付高昂的贿赂金,他转而进入罗格斯大学攻读药物专业,依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马科斯在药店担任药剂师,随后辗转多个职位,最终在圣地亚哥的一家建筑材料连锁店担任经理。在这里,他展现出了非凡的经营才能,但遗憾的是,他的创新理念与老板的想法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他的离职。
这次挫折并未击垮马科斯,反而激发了他创办自己建材商店的决心。他找到了曾经的同事阿瑟·布兰卡,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办一家全新的“建材超市”。1979年,家得宝建材超市应运而生,马科斯时年50岁。两年后,公司成功上市,马科斯和布兰卡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马科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传奇,更是一个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教材。他证明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往往不愿服从权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己见。这样的人在企业内部往往难以施展拳脚,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与现行规则格格不入。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企业家都曾经因为不被老板赏识而走上创业之路。卡耐基、福特、英特尔的三位创始人,以及中国的众多企业家,都经历了类似的挫折。他们之所以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无法屈从于权威,也不愿意遵守已有公司的规则。
然而,激发内部企业家精神并非易事。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大,严格的规则和科层结构变得必不可少。管理必须职业化和规范化,以确保公司的有效运营。但这也意味着,企业家精神的密度会逐渐稀释。这正是许多企业难以基业长青的主要原因。
尽管企业家们通常很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一个能在公司内部步步高升的员工,往往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因为后者很难长期隐藏自己的锋芒,他们更倾向于离开现有公司,创办自己的企业。
当然,也有例外。方洪波就是一个从职业经理人成长为杰出企业家的典型案例。他在美的公司从基层做起,历经多个职位,最终接棒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在方洪波的领导下,美的再创辉煌,成为全球家电巨头。但这个案例毕竟是个别现象,不足以改变企业家精神难以传承的普遍规律。
借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来说,旅馆里总是住满客人,但客人的名字总是在不断更换。这意味着,尽管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崭露头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总会被新一代企业家创办的新企业所取代。对社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促进了竞争和创新,防止了任何企业形成长期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