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近十年来的一个高光时刻,上证综指成功跨越3800点大关,展现出了稳健而强劲的上涨趋势。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A股市场年内已步入慢牛行情,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和投资者热情。
本次市场的强势表现,不仅体现在上证指数月涨幅超过7%的亮眼数据上,更在于沪深两市成交额的显著增长,日均成交额稳定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市场分析人士指出,A股市场成交量的持续放大和交易型资金的活跃流动,是推动此次行情的主要动力。
随着A股市场赚钱效应的日益显现,个人投资者正加速涌入市场。据统计,今年7月A股新开户数量环比增加近两成,截至7月底,年内新开户总数已超过1400万户,同比增长36.88%。散户资金的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散户投资者不仅增加了对股市的投资,还在调整其资产配置,从避险资产中撤离,转向股市。数据显示,7月份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和货币型基金份额均有所减少,而债券型基金份额虽有所增加,但幅度相对较小。国内主要黄金ETF份额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两融余额作为市场情绪和杠杆水平的重要风向标,自8月以来多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15年以来的新高。融资余额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率的稳定,表明杠杆资金在健康水平内积极参与市场。
在行业层面,电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等行业成为两融交易的热门领域,交易金额遥遥领先。这一趋势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些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看好。
与此同时,机构资金也在积极行动,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股票私募基金连续两周加仓,仓位指数显著上涨,显示出强烈的加仓意愿。尤其是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大幅回升至80%以上,满仓百亿私募占比大幅提升,表明这些大型机构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加仓力度相对有限。尽管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A股股票仓位占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过去一年来仓位有所下降。公募基金主动加仓动力不足,重仓板块的成交热度可能由其他资金推动。
随着市场回暖,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也在持续回升。7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大幅增长,海外基金净流入A股市场,其中被动型基金成为外资回流的主要力量。海外上市且侧重投资中国市场的ETF整体净流入规模也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积极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A股和H股赚钱效应的持续改善,增配此前低配的A/H股成为外资跑赢全球配置基准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外资在A股市场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