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这座国际大都市以其辉煌的成就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其中,盐田港作为深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发展历程尤为引人注目。
从昔日荒凉的小渔村,到如今繁忙的现代化国际集装箱港口,盐田港的崛起见证了深圳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传奇。近日,随着“南通88”轮从小漠港区装载首批汽车KD件驶向盐田港区,再出口海外市场,新开通的“小漠港-盐田港”外贸内支线,为汽车产业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经济的通道。
盐田港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第一铲泥土投入大鹏湾时,这里还只是一片滩涂。然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圳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盐田港迅速崛起。1992年,盐田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解决了港口建设的资金难题。
在盐田港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节点不容忽视。1995年至1998年间,盐田港每年新增航线超过8条,吞吐量迅速突破100万标箱,拿到了世界级大港的“入场券”。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深圳外贸出口额飙升,盐田港三期工程项目正式签约,6年后吞吐量便突破了1000万标箱。
面对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盐田港也经历了集装箱吞吐量的首次负增长。但危机中往往孕育着转机,深圳借此机会“腾笼换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盐田港也借此东风,不断刷新成绩单,2013年以最短时间创造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的纪录,2021年更是突破了2亿标箱的世界纪录。
如今的盐田港,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的重要口岸。今年前7个月,经盐田港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达11599辆,同比增长75%。同时,盐田港还在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进程,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00万标箱的东港区预计将于2026年启用。
除了传统货物的出口,盐田港还见证了深圳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目前,盐田港有11条跨境电商快线,能做到“12.5天抵美、22天达欧”。盐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倍,增速领跑全国港口前列。
盐田港的故事,是深圳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缩影。从一个滩涂上的小港口,到如今的世界级大港,盐田港不仅承载了深圳制造的硬实力,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和传奇。随着东港区的建设和运营,盐田港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为深圳外贸的转型升级和全球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