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饮界的一系列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实则揭示了餐饮老板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川渝地区,一种名为“水火锅”的新模式悄然兴起。这种火锅以高汤和少量油为底,减少了传统的牛油,增加了水和骨汤的比例,口味变得更为清淡。餐厅通过这种改造,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吸引了更多顾客,实现了客单价的亲民化。同时,小料台也变得极简,仅提供原汤和葱花。
另一则消息是,高端汉堡品牌Shake Shack在北京开设了一家外卖专门店。这家店没有座位,不支持堂食,仅提供自提和外卖服务。由于无需设置堂食区域,店铺选址更加灵活,租金成本大幅降低。
麦当劳聘用退休人员的消息也引发了热议。这一策略并非临时之举,而是麦当劳长期以来的招聘策略之一。然而,在社保新规的背景下,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
同时,一种名为“新疆人烧烤”的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风靡。这些烧烤店通常面积较小,只有二三十平米,大部分顾客无法店内就餐,只能选择带走或在炉子旁食用。尽管体验简陋,但食材和手艺却备受认可。
这些动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指向了“成本”。无论是火锅的新模式、外卖专门店,还是用人策略的优化,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餐饮创业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成本最小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如何用更省钱的方式打造一个健康运营、且有持续生命力的品牌,成为了每个老板必须面对的现实。
事实上,近一年来,餐饮业的成本一直在不断攀升。食材、租金、人力等费用都在上涨,而利润却在下滑。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虽然同比上涨了4.3%,但增速却明显放缓,特别是6月份,增速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
实体商家的感受更为直观。半年内有超过160万家餐厅倒闭,相当于每天都有数千家店消失。而那些仍在营业的餐厅,也大多面临着营业额腰斩的困境。例如,北京市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下滑了67%,利润率仅有千分之三。
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老板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更优的生存法则。他们通过成本管控和效率优化,试图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一些品牌开始尝试开设面积更小、人力配置更精简的门店,以降低投资费用和提高坪效。而另一些品牌则选择摒弃流量依赖,聚焦核心价值,通过产品力和社区粘性来提高复购率和老客带新率。
然而,尽管低成本带来的利润增长诱人,但品质始终是餐饮业的底线。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导致品质下降,进而失去顾客的信任。因此,餐饮老板们需要在成本控制和品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