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频频传来捷报,不断刷新近十年来的新高。8月18日,上证综指成功突破近十年的高点,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截至8月20日,该指数已收报3766.21点,次日早间再度上涨0.35%,达到3779.52点。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沪深300以及科创50等主要指数也纷纷展现出强劲势头,整体市场表现气势恢宏。
提及宽基ETF,作为紧密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投资工具,其表现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回顾历史,上一次A股市场主要指数的高点出现在2021年2月18日,当天上证综指触及3731.69点的高位,沪深300指数也达到了历史巅峰的5930.91点。那么,在当前的上涨行情中,这些宽基ETF是否已经收复甚至超越了2021年的失地?
为了深入剖析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详尽的数据统计,对比了两个关键时间点ETF的价格与净值表现。结果显示,尽管A股市场屡创新高,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宽基ETF未能达到2021年的高点,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产品成功创新高。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市场整体上涨,但多数ETF尚未完全收复失地。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跟踪同一指数的ETF产品之间表现差异显著,这背后不仅与产品的成立时间有关,更与基金管理人的跟踪策略、费率设置以及跟踪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差异对于投资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也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自8月18日沪指突破近十年高点以来,上证综指持续攀升,8月20日再创新高,次日更是逼近3790点。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以及沪深300等主要指数也均达到近几年来的新高,本轮上涨自4月8日启动以来,累计涨幅颇为可观。
在宽基ETF领域,我们统计了2021年2月18日之前上市的97只产品,这些ETF主要跟踪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等主流指数。其中,跟踪中证500和沪深300的ETF数量最多,均超过10只,创业板指的ETF数量也颇为可观。上证50、深证100、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以及科创50等指数也有ETF跟踪。
然而,在对比这些ETF与2021年高点的表现时,我们发现超过75%的产品尚未回到当时的水平。仅有跟踪上证综指和中证500指数的部分ETF成功创新高。以具体指数为例,上证50、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以及科创50等指数与2021年高点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如此,这些ETF的表现普遍强于其跟踪的指数。例如,中证800指数与2021年高点的差距为22.14%,但汇添富中证800ETF的差距仅为11.85%。同样地,深证成指与2021年高点的差距为26.80%,而大成深证成份ETF的差距仅为15.43%。从基金净值角度来看,这些ETF的增长率也普遍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跟踪某一指数的ETF产品,在相同时间区间内的业绩表现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以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为例,不同基金公司的ETF产品之间表现分化明显。例如,鹏华基金旗下的中证500ETF与2021年高点相比增长了22.84%,而中银证券管理的中银证券中证500ETF涨幅仅为3.73%。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中,方正富邦沪深300ETF与2021年高点相比下跌了10.21%,而部分产品仅相差10%左右。
华南某公募研究机构人员指出,ETF的长期收益受费率、规模、跟踪误差等多重因素影响。例如,兴业沪深300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相对较高,长期下来对基金收益的影响较大。跟踪方法与规模效应也会导致同一指数的ETF业绩分化。因此,投资者在选择ETF产品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取更好的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