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知名钟表品牌斯沃琪因其全球广告中的一则内容引发了广泛争议。在这则广告中,一位亚裔男模做出的拉扯眼角、眯眼咧嘴的动作,被众多网友视为对中国及东亚消费者的冒犯与歧视。
尽管在事件发酵后,斯沃琪于上周六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中英文道歉声明,但这份声明并未能平息公众的怒火。声明的简短与模糊表述,让不少人质疑其诚意。英文版本中,斯沃琪将此次事件描述为“困扰”和“误解”,而中文版本则表述为“困扰”和“冒犯”。这种表述上的差异,无疑加深了消费者的不满与质疑。
斯沃琪官网的截图显示,该品牌并未在道歉声明中详细解释所谓的“误解”与“冒犯”究竟何在,也未提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或内部整改措施。这样的声明,被不少网友视为对中国市场的不尊重与敷衍。
事实上,这并非国际品牌首次因涉及种族歧视的文化争议而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早在2018年,杜嘉班纳就曾因广告中模特用筷子笨拙吃意大利食物而被指嘲讽中国饮食文化,最终引发了中国市场的大规模抵制。2021年,迪奥的一则摄影展也因使用“眯眼”模特而引发种族歧视指控。
这些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些西方品牌决策者长期积累的种族偏见与东方主义思维。他们将亚洲人的形象简化为刻板符号,如“眯眼”被解读为“异域神秘”或“顺从”,这种偏见源于殖民时代对东方的贬低与异化,强化了白人优越感。同时,这些品牌的内部团队在创意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敏感点,甚至将种族歧视视为“艺术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复暴露出文化傲慢的品牌往往是奢侈品品牌,且主要市场在中国及东亚。他们一边在东亚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一边却蔑视本应被当作上帝的东亚消费者。这种矛盾与讽刺,无疑加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信任与反感。
对于斯沃琪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旗下拥有欧米茄、浪琴和天梭等多个知名品牌,近三分之一的全球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中国市场有所下滑,但斯沃琪对中国的依赖并未改变。事实上,许多瑞士手表都是在中国生产、组装,连机芯都是中国制造。这样的背景下,斯沃琪的傲慢态度无疑是在拿自己的市场地位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