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历史上,一起前所未有的技术盗窃案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这起案件涉及尊湃通讯公司,其创始人及多名高管因窃取华为核心技术被判重刑。
2025年7月28日,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技术盗窃案进行了宣判。尊湃通讯的14名高管因有组织的技术侵权行为集体获刑,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人民币。其中,尊湃通讯的创始人张琨被判刑最重,获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据法院审理查明,张琨自2021年起便开始策划这一盗窃行动。他利用自己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职务之便,拉拢了一批华为的老同事,其中包括技术骨干和项目经理。这些人在离职前几个月开始秘密收集华为的技术资料,包括截屏关键参数、手抄核心代码以及利用智能设备拷贝文档等。
张琨和他的团队不仅窃取了华为40项核心技术,还制定了详细的分工计划,以确保每个技术环节都能被“完整复制”。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几名涉案人员在离职后继续潜伏在华为,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则前往尊湃通讯调试产品。
华为的安全部门在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内部正在研发的产品相似度极高的Wi-Fi芯片后,迅速展开了调查。经过深入调查,华为发现这些技术资料竟是被尊湃通讯窃取,于是立即报警。
张琨的背景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曾在北大毕业后前往美国读博,并在高通公司工作了五年。回国后,他直接进入华为,参与了多款旗舰芯片的研发,并深度接触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公司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却背叛了华为,成立了尊湃通讯。
这起案件不仅让华为遭受了重大损失,也引发了业界对技术安全的担忧。由于张琨在高通的工作背景,人们担心这些被窃取的技术可能已经流向了国外。事实上,美国高通公司在判决后不久就解散了上海的Wi-Fi 7研发团队,并销毁了所有相关资料,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人们的疑虑。
此次判决也创造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认定“有组织技术侵权”,第一次对侵权公司“连根拔起”,第一次要求“彻底销毁”所有侵权资料。这样的判决力度无疑给所有心存侥幸的人敲响了警钟。
同时,这起案件也暴露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技术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只有让创新者得到充分的保护,才能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