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浪潮中,多光谱AI技术作为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正逐步走出实验室,深入产业应用,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登陆资本市场。近期,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清智元”)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由民银资本和浦银国际共同担任联席保荐人。
海清智元在多光谱感知硬件及AI大模型服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招股书中展示了其行业内的多个头衔:中国多光谱AI企业市占率第一、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全国领先、多光谱AI模组排名全国第三。这些成就彰显了公司在多光谱AI领域的实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海清智元在2024年的营收实现了同比346.4%的激增,并成功扭亏为盈。然而,招股书同时也揭示了公司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2024年公司拖欠员工社保超过200万元,存货在三个月内激增超过550%,且供应商集中度接近90%。
海清智元的创始人周波,是一位在计算机视觉及热成像行业拥有约26年经验的专家。他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并在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2001年,周波加入了深圳图敏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中国“安防之都”深圳成立的安防产品创业公司。然而,尽管图敏有限成立时间早于现在的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但其后续发展并未能跟上市场节奏,人才流失,包括周波在内的核心成员最终选择离开。
2005年,周波与陈永刚共同创办了深圳市黄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网络化视频监控和远程监控项目。然而,随着安防行业迎来高清化、智能化转型,黄河数字技术逐渐走向衰败。2012年,周波与陈永刚再次创业,成立了海清智元。
经过12年的发展,海清智元的主要产品及服务涵盖了多光谱AI模组、多光谱AI感知终端、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等。其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等多个领域。在报告期内,海清智元服务了超过3000名客户,主要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和上市AI公司。
尽管海清智元在业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公司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客户依赖方面,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2.1%、38.3%、59%及64.8%,且客户构成不稳定。同时,供应商集中度也较高,报告期内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36.1%、54.2%、66.4%及89.3%。
在财务方面,海清智元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录得亏损约493万元和1841万元,但在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4041万元。公司的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也有所波动,分别为22.6%、12.2%、18.8%及32.9%。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清智元的现金储备在报告期内有所波动,但公司在2025年7月进一步获得了D轮投资者5000万元的增资。然而,公司仍面临短期偿债压力加大的问题,现金储备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198.4%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51.1%。
海清智元在招股书中还披露了欠缴员工社保和公积金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未足额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分别约为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尽管公司表示正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并已由实控人作出补足承诺,但仍需注意由此带来的相关风险。
在产能方面,海清智元计划将部分所募资金用于扩大产能。然而,公司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且存货在近期有骤增的情况。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存货较2024年末猛增了约1.75亿元,增幅约554%。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产能过剩和存货积压风险的担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海清智元在多光谱AI领域的实力和市场前景仍不容忽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4年多光谱AI市场规模为135亿元,预计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2029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88亿元。海清智元若能成功上市,无疑将为其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