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的家族遗产争夺战再次将企业传承和家族财富分配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在2024年2月离世后,其女儿宗馥莉接任了集团董事长一职,并继承了父亲所持的29.4%股权。然而,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宗氏家族已经顺利完成权力交接之际,宗庆后生前设立的一项21亿美元的香港不可撤销信托计划浮出水面,引发了家族内部的财产纠纷。
这项信托计划由宗庆后委托宗馥莉作为设立人,而受益人则是他的三位美籍子女。这一安排不仅牵涉到宗氏家族的财富分配,更可能对娃哈哈集团的稳定运营产生影响。宗馥莉与这三位同父异母兄妹之间就信托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产生了严重分歧,尤其是关于信托财产是否包括固定资本本身的问题。
宗氏家族的财产纠纷并非个例,企业传承一直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据麦肯锡早年的报告显示,全球仅有约30%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传承到第二代,而能够传到第三代的更是寥寥无几。在中国,随着创一代年龄的增长,大批民营企业正处于交接的关键期,如何顺利完成传承成为了他们必须直面的挑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指出,民营企业传承涉及股权、治理权、管理权和财富等多个层面的重大变化。在股权层面,传承过程中会发生控制结构的变化,决策模式以及权力利益责任的分配机制也会相应调整。在治理权层面,如果存在多名接班人,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来应对不同意见,化解潜在冲突。
创一代往往在企业战略和经营战术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接班人往往不像创一代那样全能,更倾向于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二代接班人需要在激发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活力的同时,有效约束他们的自利行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宗庆后在生前一个月之内匆忙安排的财产传承计划被认为是导致当前家族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留下的手写指示和委托书都指向为三名非婚生子女设立信托,但宗馥莉对这些安排提出了质疑,不承认手写指示的有效性。法律专家指出,对于像娃哈哈这样资金规模庞大、家族关系复杂的民营企业来说,创一代应该提前数年对财产进行妥善安排,以避免仓促传承导致的纰漏。
实际上,企业传承不仅是一个家族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转型升级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传承产生影响。同时,既有意愿又有能力接班的二代数量较少也是内部因素之一。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部分民营企业难以顺利完成代际传承。
然而,国内也不乏成功的传承案例。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好通过稳步推进代际传承,不仅让女儿刘畅从基层做起逐渐参与企业管理,还在她接任董事长后继续留任董事,为女儿保驾护航。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何享健则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研究公司治理机制,最终将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实现了平稳过渡。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一代企业家尽早规划传承并在过程中保驾护航是保证顺利交班的重要前提。家族企业要实现平稳传承,必须提前进行规划,并结合企业、家族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定制化的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调整、迭代、磨合、优化的过程中实现较好的传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