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领域传来消息,知名精品书店品牌鸢屋书店(TSUTAYA BOOKSTORE)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门店即将于本月底关闭。这家书店自2022年开业以来,一直是当地文艺青年心中的热门打卡地,其闭店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悉,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店是鸢屋书店在中国的第六家门店,也是其在西南地区的首家门店。该书店以其独特的复合式文化空间著称,不仅提供丰富的图书选择,还融合了咖啡轻食、艺术展览等多元业态,为读者打造了一个集休闲、阅读、社交于一体的“第三空间”。然而,尽管开业初期备受瞩目,但如今却面临闭店的命运。
事实上,这并非鸢屋书店在国内首次闭店。自去年以来,该品牌已经关闭了西安、上海、天津等地的多家门店。尽管官方表示这些闭店行为受到加盟商业务调整的影响,但无疑给精品书店行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鸢屋书店的困境,也引发了人们对精品书店未来发展的思考。在过去几年里,以鸢屋书店、诚品书店等为代表的精品书店迅速走红,成为各大城市的网红打卡点。它们以独特的空间设计、丰富的文化氛围和复合式的消费体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
然而,这种网红模式真的能够长久吗?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网红经济的本质在于新鲜感、社交货币和审美刺激,缺乏足够的消费粘性与复购动力。一旦新鲜感褪去,社交媒体热度下降,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那些依赖“颜值经济”与流量红利的精品书店便开始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
那么,精品书店应该如何实现长红呢?一些专家建议,书店应该回归“书”本身的价值,通过高质量的图书选品、专业的知识服务与深度的文化交流,吸引并留住真正热爱阅读的用户群体。同时,书店还应该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形成稳定的社群互动与用户粘性。
书店还可以探索更多元、更深层次的可能性。例如,专注于某一垂直领域的深耕,成为特定读者群体的“精神家园”;与社区、学校、企业等机构深度合作,拓展文化服务的边界;甚至可以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如“书店+教育”、“书店+旅游”等,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鸢屋书店的闭店消息,无疑给精品书店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发展中,书店需要坚守文化初心,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与服务,才能在喧嚣的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