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投资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起因是Tech Buzz China的创始人马睿及其团队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探访。马睿,这位原本在非能源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通过一系列会议与实地调研,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在中国,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电力的问题已不再成为阻碍。
马睿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迅速引发了关注。她指出,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并未面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和电网限制的广泛讨论。这一发现令人颇感意外。
有分析人士认为,马睿的这一观察可能预示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了关键性优势。根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全球企业将在2025至2030年间为新数据中心投入高达6.7万亿美元。然而,在美国,电网现状成为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电力供应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需求。
对此,中国电力专家大卫·菲什曼表示赞同。他指出,中国在电力行业的前瞻性建设和持续投资,使得电力备用裕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菲什曼进一步强调,中国在发电、输电等环节表现出色,并在新一代核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样的电力储备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
菲什曼还提到,即使未来人工智能的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项目难以完全跟上,中国仍有足够的闲置燃煤电厂可以启用,同时继续推进可持续能源项目的建设。相比之下,美国若要新增发电能力,不仅需要面对繁琐的审批流程,还会遭遇各种阻碍,导致发展陷入困境。
国家电网披露的最新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电力供应的强大实力。近期,国家电网经营区的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下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到12.33亿千瓦,较去年增长了5300万千瓦。这一数据无疑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