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健品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汤臣倍健(300146.SZ),这家昔日的VDS(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领头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正值其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汤臣倍健却未能以亮眼的业绩庆祝这一里程碑。
年初,公司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坦诚,2024年是公司业绩的“硬着陆”之年,营收同比下滑27.30%至68.38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跌62.62%至6.53亿元,创下了自2019年因收购导致巨额减值亏损以来的最大年度利润降幅。
尽管梁允超表示2025年将是汤臣倍健的战略转折点,公司将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在品牌、产品和渠道等多方面“以攻为首”,但从2025年中报业绩来看,公司的核心品牌依然表现低迷,渠道转型滞后,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转机似乎仍未显现。
汤臣倍健的困境,从其股价和市值的变化中可见一斑。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股价报收12.36元/股,总市值210亿元,与历史巅峰时期相比,股价下跌超过60%,市值蒸发了超过400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汤臣倍健的市占率也在下滑。在中国VDS行业零售市场中,尽管汤臣倍健依然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但市占率已首次跌破10%,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至9.4%。这家曾以“中国VDS第一股”横扫市场的龙头企业,如今正经历上市15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汤臣倍健的经营困境,已深入影响到旗下各大品牌的运营。为公司贡献超过80%营收的三大核心品牌,均延续了上一年的收入下滑趋势。其中,主品牌“汤臣倍健”营收同比下滑28.32%,骨关节健康品类“健力多”营收同比下降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4.43%。
品牌老化,是汤臣倍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渠道老化问题尤为突出。在消费者尚未对“保健”与“治病”形成清晰认知的年代,汤臣倍健凭借“专柜+营养顾问”的销售模式,与传统药店渠道深度绑定,多年蝉联VDS市场第一。然而,随着医保新规的实施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严重依赖药店渠道的汤臣倍健遭受了重创。
线下终端动销不畅,导致经销商大量流失。与医保新规落地时的2020年相比,汤臣倍健的境内经销商数量近乎腰斩。同时,线下渠道前景不明朗,而汤臣倍健又错过了电商转型的红利期,线上渠道难以发力。在VDS市场中,线上电商零售额占比已增至58%,成为保健食品销售的主要阵地,但汤臣倍健的渠道转型明显滞后,线上渠道营收贡献尚不足20%。
产品老化也是汤臣倍健的一大困境。尽管公司品牌众多,但主力产品仍以复合维生素、蛋白粉、钙片保健品“老三样”为主,难以满足当下年轻化、精准化的保健品消费需求。在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兴内容电商平台上,汤臣倍健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更为尴尬的是,汤臣倍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尽管公司提出了向“强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但年度研发费用支出从未超过2亿元,甚至在提出转型后,研发费用还出现了下滑。相比之下,公司在营销方面却异常大方,2024年的销售费用高达30亿元,远超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金额。
如今的汤臣倍健,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对渠道转型难、产品创新乏力的双重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辉煌,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