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行业的举牌事件再度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中国平安系资金在8月12日对中国人寿H股进行了举牌操作,购入950万股,使得其持股总量攀升至3.75亿股,持股比例也成功突破了5%的关口,达到了5.04%。而就在此举牌动作的前一天,中国平安刚刚完成了对中国太保H股的举牌。这种保险公司之间互相举牌的现象,在时隔六年后再次浮出水面,深刻地反映了保险资金配置策略的转型与调整。
保险资金此番将目光投向同业股票,不仅拓宽了红利资产配置的范围,也凸显出其对高股息资产的青睐。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的最新股息率分别为3.22%和2.92%,均远高于长债的收益水平。即便在过去一年中,这两只股票的涨幅均超过了100%,其股息优势依然得以保持,显示出其稳定的投资价值。在低利率环境持续的背景下,高股息股票成为了保险资金寻求收益的重要选择。
作为长期资金,保险资金开始将保险股与银行股并列为高股息配置的重点对象。保险股不仅具备稳定的分红收益,还能通过投资高股息资产获得间接收益,呈现出双重红利属性。当前保险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也为这种配置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三季度,短期保费增速加快,银保渠道贡献显著提升。预定利率的下调有助于行业降低负债成本,缩小利差风险。同时,债券利率的回升也改善了险资固收类资产的收益预期。
险资举牌同业的行为,也传递出对行业估值修复空间的认可。当前保险股的估值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资负两端的压力,而险资的举牌则表明其对行业基本面筑底向好的信心。从资产端来看,权益市场预期收益的提升为保险股估值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准则下,险企利润受权益资产波动的影响加大,但股市的回暖使得相关权益资产的收益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了险企三季度的盈利能力预期。
负债端的积极变化同样值得关注。预计三季度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将有助于寿险股估值的提升。银保渠道的改善以及行业强贝塔属性的共振效应,使得资产负债联动效率持续提升,为保险股的长期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内,险资举牌事件已达27次,其中22次的投资标的为港股,占比超过八成。相比A股,H股的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更适合作为红利标的进行投资。
中国平安年内合计举牌8次,主要集中在银行股领域。此次转向保险股,标志着其配置策略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一系列举牌动作,中国平安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投资组合,也展现出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