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上证指数的稳步上扬,在8月13日更是突破了“924”行情的高点。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算力产业链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其中的液冷技术、CPO(共封装光学)、AI芯片等领域迎来了全面爆发。高需求的推动下,多家相关龙头企业不仅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也屡创历史新高,如专注于AI芯片的寒武纪、CPO领域的中际旭创,以及AI服务器供应商工业富联等。
随着市场情绪的高涨,A股市场呈现出慢牛格局。算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率先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密切关注。全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算力需求急剧增加,为相关细分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五大算力产业链:AI芯片、光模块、PCB(印刷电路板)、服务器、液冷。
AI芯片方面,随着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算力需求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53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激增至71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尽管英伟达在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的限制措施激发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热情,国产AI芯片与英伟达的性能差距正逐渐缩小。上半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超过90万张,本土品牌出货量占比近20%。华鑫证券指出,国产高性能AI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多款国产AI芯片的量产,上游制程、封装及相关半导体设备材料的突破,国产AI半导体板块前景广阔。
光模块作为AI服务器间数据交换的关键组件,其需求也随着AI算力的爆发而激增。据Lightcounting预测,光模块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24至2029年间将以22%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70亿美元。在光模块领域,中国厂商表现出色,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中国厂商占据七席。随着国产AI芯片厂商的崛起,对配套光模块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光模块相关龙头股今年上半年业绩普遍超出市场预期,股价屡创历史新高,反映了AI算力需求下高速光模块的强劲出货量。
PCB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以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下,服务器和汽车PCB将迎来量价齐升的机遇。目前,AI硬件扩张加速,国内外大厂大量采购高效能算力,带动了服务器、主机板与高频高速PCB需求的直线攀升。天风证券预测,到2026年,AI服务器和交换机对应的M8 PCB板市场空间将达到500至600亿元。国金证券表示,受益于AI云端强劲需求及周期复苏,PCB板块业绩表现出色,2024年增长强劲,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液冷技术方面,随着算力密度的不断提升,数据中心及算力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液冷技术作为解决高密散热的核心方案,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22年起,英伟达、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产业,推动了液冷技术的渗透。东方证券指出,除了英伟达外,meta、Google、AWS等海外云服务提供商也在自研AI集群中加速液冷部署,液冷技术有望在国内加速渗透,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
AI服务器作为专门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设计的高性能计算设备,正迎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机遇。自2022年美国扩大对高端GPU芯片出口管制以来,海外算力资源受限,为国产服务器及AI服务器厂商赢得了更多市场机会。国产服务器市场年增速持续超过20%,到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693亿元。浦银国际指出,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突破降低了算力使用门槛,推动了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算力基础设施市场增长确定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