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信东方,这家市值约30亿元人民币的小型上市公司,近期因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备受瞩目。8月12日晚间,恒信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恒信东方在公告中解释称,经公司自查,发现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具体而言,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对新增算力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业务采用了总额法确认收入,但在2024年10月,公司与年审会计师对业务进行梳理并论证后认为,公司在该业务中更倾向于代理人的角色,因此决定调整为按照“净额法”进行核算。这一调整导致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减少了1.82亿元,同步调减当年营业成本1.82亿元,调整后公司营收变更为3.08亿元,净利润则保持不变。
恒信东方在2023年三季报的财务核算中也存在类似差错,并已于2024年4月进行了追溯调整,调减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各3451.32万元。尽管公司表示目前各项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市场的担忧并未因此消散。
值得注意的是,恒信东方在7月18日还发布了《关于变更联系方式的公告》,宣布变更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的办公地址及联系方式。然而,三周过去后,公司官网上的联系方式并未更新,这一细节疏忽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
近年来,恒信东方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作为一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数字文化创意企业,其营收常年在3-5亿元之间徘徊,且持续亏损。从2020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了5.13亿元、5.13亿元、4.21亿元、2.81亿元和3.46亿元,五年累计亏损额高达20.74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减少11.32%。
恒信东方的定增募投项目进展也颇为缓慢,两度延期。公司原本计划用于VR场地运营的募集资金中,大部分项目都未能如期完成,反而将大量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这一系列的经营困境和细节疏忽,无疑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
而此次立案调查与会计差错公告相隔近一年的时间差,更让市场对恒信东方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信息披露问题充满了疑虑。对于这家在经营困境中挣扎的小市值公司而言,如何在化解当前危机的同时,切实改善经营基本面,将是其能否走出阴霾的关键所在。
有趣的是,今年以来,“东方系”上市公司似乎流年不利。东方集团已经退市,东方通也被立案调查,大东方和日出东方则遭到了监管问询。如今,恒信东方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被立案调查。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提醒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