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近期风波不断,其董事长余惠勇的一段采访视频更是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段视频中,余惠勇表示百果园不迎合消费者,而是在教育消费者成熟,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余惠勇的这番言论,正值网络上关于“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的讨论如火如荼之际。不少网友对百果园的高价水果表示不满,而余惠勇的“教育消费者”论调,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作为一家以中高端水果为定位的零售品牌,百果园的发展历程可谓充满传奇。创始人余惠勇早年便涉足水果行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在2005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好得多”。2013年,百果园正式成立,并迅速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家门店的水果连锁巨头。2023年,百果园更是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上市后的百果园并未能持续保持其辉煌。近年来,百果园的财报数据惨淡,营收下滑,利润更是出现巨额亏损。2024年全年,百果园实现营收10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8%;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近4亿元。这一数字,对于一个以高价、高毛利为标签的零售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百果园的门店网络也在急剧收缩。从2023年底的6093家门店,到2024年底的5127家门店,一年之内净关闭了966家门店,降幅高达15.9%。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近3家门店关闭,无疑给百果园的品牌覆盖度和市场阵地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余惠勇的“教育消费者”论调显得尤为不合时宜。在消费者和加盟商对百果园的信心遭受重创之际,管理层本应稳定军心、反思战略、聆听一线声音,而余惠勇却将问题归结为“消费者不够成熟”,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不满和加盟商的担忧。
事实上,百果园的高定价策略早已受到质疑。此前,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就曾曝光过百果园门店将烂果子做成高端果切销售的事件,这一报道当时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百果园的投诉更是多达数千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上。
百果园还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型连锁超市、生鲜电商平台以及其他水果连锁品牌等多方势力围剿之下,百果园的“护城河”正在被全方位侵蚀。它既没有传统市场的价格优势,也没有生鲜电商的便捷性,其引以为傲的“高端品质”又因负面事件而备受质疑。
在当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中,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获得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和更优的服务。任何试图反过来“教育”消费者的品牌,都无异于逆水行舟,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对于百果园来说,如何调整策略、重塑形象、赢回消费者和加盟商的信任,将是其未来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