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行业的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公布,揭示了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截至8月11日,前海财险、安华农险、华安财险、亚太财险以及华汇人寿五家保险公司被评定为风险综合评级C级,这意味着它们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显著不足。
风险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涵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该评级分为A、B、C、D四级,其中B级及以上被视为达标,而C级和D级则表明保险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存在明显问题。对于这五家C级险企而言,它们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在业务层面,C级险企将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根据监管规定,评级为C的财险公司将无法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这不仅限制了它们的业务范围,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不达标还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市场信誉,导致投保人信心动摇,合作伙伴重新评估合作风险,从而形成业务发展的恶性循环。
从五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它们的通病。安华农险和华安财险均承认在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治理相关领域存在问题。安华农险的董事长职位长期空缺,高管层的决策机制失灵;而华安财险的董事长职位也空缺多年,管理层频繁变动。这些问题无疑加剧了公司的风险状况。
前海财险作为“宝能系”险企,其股权结构和人事变动频繁,公司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前海财险还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这进一步消耗了公司的实际资本,使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华汇人寿则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未完成,导致风险评级持续为C,业务基本停滞。
亚太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从B级下滑至C级,主要受股东股权和公司治理问题影响。其大股东“泛海系”陷入债务风波后,所持亚太财险股权被冻结,另一大股东也出现债务纠纷。这些问题无疑对亚太财险的偿付能力和业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风险综合评级的“红灯”,五家险企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华安财险成立了扭亏增盈、风险化解工作组,审慎开展资金运用,有序整改监管问题,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的趋势。华汇人寿则计划加强对各项子类风险的监测,及时评估和报告,以改进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提升偿付能力需要采取内生性措施和外部支持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内部治理、风险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降低投资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支持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调整空间。
面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压力,险企还需积极寻求外部资本补充。通过股东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加公司的资本实力,提升偿付能力。同时,优化业务结构,严格控制高资本消耗业务,也是改善风险管理和业务质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