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星微技术”),一家在数字感知领域拥有国际领先AI芯片设计技术和新一代AI视觉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近日宣布再度启动上市辅导,目标冲刺科创板,由中国银河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此次行动距离其前次IPO撤单已近五年。
成立于2007年的中星微技术,注册资本约为5.66亿元,公司由张韵东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张韵东同时也是“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副总指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堆龙中星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到20.24%。
中星微技术在AI芯片和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曾多次研发出我国历史上的首颗相关芯片。其核心技术源自“星光中国芯工程”,该工程由创始人邓中翰于1999年发起,旨在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历经十余年的努力,“星光”系列芯片成功问世。
回顾历史,中星微技术的前身开曼中星微曾于2005年11月1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美股的芯片设计企业,市值一度高达20亿美元。然而,受行业周期和估值波动的影响,公司于2015年完成私有化退市,估值为29.34亿元人民币。此后,中星微技术一直在寻求在A股上市的机会。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星微技术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2001年,公司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此后,“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其市场份额超过60%,位居世界第一。
中星微技术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2016年,公司推出了中国首款具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NPU芯片“星光智能一号”。此后,公司又相继发布了多款具有创新意义的芯片,如基于公共安全SAVC国家标准1.0的芯片、全球首颗视频监控星光级超低照度图像传感器等。2021年,公司发布了第一颗多核异构处理器“星光摩尔一号”,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公司的创始人邓中翰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他1968年出生于南京,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电子工程博士、物理学硕士和经济学硕士“三学位”。曾在IBM和硅谷芯片企业任职的他,于1999年带领团队承担并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并创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邓中翰至今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同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理事长。
在股权结构方面,堆龙中星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中星微技术20.24%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国有资本粤科金融集团、鼎晖投资、国有资本国新科创基金分别持有公司5.9634%、5.218%、4.4726%的股份,位列第四至第六大股东。这些股东的支持为中星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融资历程方面,中星微技术仅在2016年3月完成了一轮融资,共有12家投资机构参投,包括翔御资本、中芯聚源、鼎晖投资、国新科创基金、久友资本、粤科金融集团等。这些投资机构的加入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中星微技术再次踏上上市之路,冲刺科创板。随着公司在AI芯片和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相信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