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行业内两大重要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首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亲自前往深圳,与华为签署了被业内称为“战略合作2.0”的协议。此协议标志着奇瑞旗下的“智界”项目与华为的合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华为将在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尹同跃早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曾提到,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尽管双方有过分歧,但听从华为建议时往往进展顺利,反之则遭遇挫折。因此,他幽默地表示,现在团队的原则是在有分歧时听华为的,意见一致时则听奇瑞的。
紧接着,新成立的中央企业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也前往深圳,拜访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达了深化双方合作的强烈意愿。朱华荣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次会面的感受,称赞任正非的视野、格局、睿智和激情令人敬佩,并表示从任总的交流中受益匪浅。
奇瑞和长安分别位列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的第六和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二的上汽集团、第四名的一汽集团,以及第八名的广汽集团、第九名的北汽集团、第十名的长城汽车等,均与华为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其中,上汽、一汽、广汽、北汽与华为的合作尤为深入,有的已经推出了联合品牌车型。
在这波合作浪潮中,比亚迪虽然拥有全产业链优势,但也加入了与华为的合作行列。比亚迪方程豹豹8车型便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吉利汽车虽然未与华为深度绑定,但在零部件供应等方面也有合作。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中国前十大车企中,几乎全部与华为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五家更是深度绑定。华为在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赛力斯成功逆袭的案例激励下,更多车企开始寻求与华为的合作。
赛力斯,原名重庆小康工业集团,最初以生产摩托车减震器起家,后转型与东风汽车合作生产微型车。在连续亏损后,赛力斯于2021年与华为合作,放手让华为主导“问界”品牌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逆袭,市值飙升。
广汽和上汽最初对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持谨慎态度,担心失去对品牌的控制权。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趋势的加速,这两家车企的销量和利润均出现下滑,最终选择重新拥抱华为。
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也经历了波折,但随着长安汽车晋升为一级央企,自主权增加,双方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次拜访任正非,被视为合作加速的信号。
面对华为,中国车企有三种不同的应对策略:一是以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坚持自主研发,与华为保持有限合作;二是以广汽、上汽等为代表,选择部分品牌与华为深度绑定,分享华为的技术红利;三是以赛力斯为代表,将企业的未来全面托付给华为。
随着华为系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国内外其他强势品牌的竞争压力,那些既没有与华为深度合作,又缺乏核心技术的车企,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中国汽车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燃油车市场日渐萎缩,而国产品牌车则凭借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崛起,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