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深度剖析当前消费趋势演变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该文虽非专业投资建议,却深刻揭示了“悦己”之后,中国消费市场步入的新阶段——“倍速”时代。
提及“倍速”,不妨先追溯至今年上半年的几个标志性消费热点:泡泡玛特的跨界成功、即时零售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以及小米YU7对汽车行业的规则挑战。这些事件背后,映射出一个共同的逻辑:一个全面加速的社会正在深刻影响并重塑中国的消费格局。
“倍速”概念并非新生事物。早在机械时代,留声机与唱片机就通过机械调速技术改变了内容的播放速度。随着DSP技术和变速不变调算法的成熟,磁带与CD时代进一步夯实了“倍速”的技术根基。步入数字时代,从PC端的第三方播放器,到在线内容平台,倍速功能日益完善,成为用户浏览内容的首选之一。
2015年,爱优腾三大视频平台相继推出倍速播放功能,标志着在线内容正式进入“倍速时代”。用户得以自由选择1.5倍速至4倍速,加速内容消费。而短视频的兴起,特别是TIKTOK的全球风靡,更是将内容表达的节奏推向极致。当下,即便是短视频,也能轻松实现二倍速、三倍速播放。
内容平台的“倍速化”趋势,正悄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在更广泛的消费领域,“倍速化”同样显著。日本作家稻田丰史在其新书《倍速社会》中,通过实地调研揭示,倍速社会是新消费文化的一种体现,其核心在于供给过剩背景下对共感的极致追求。
从商业配套的角度看,“即时零售”堪称“倍速化”的典范。电商的蓬勃发展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倍速化供给提供了坚实基础。全国公路网的扩展和物流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电商向即时零售的转型。行业巨头通过餐饮配送能力的拓展,完善即时配送体系,为零售新业态的布局蓄力。
在产品供给层面,“小米YU7”等产品的热销,展现了“倍速化”逻辑下的产品创新。小米围绕高端审美和广泛需求设计产品,降低交易摩擦成本,打造出系列爆款。美的等企业也在效仿小米,精简产品线,提升供给效率。
销售模式的“倍速化”同样值得关注。知萌咨询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高达73%的受访用户认为即刻享受能激发消费欲望,“延迟满足”已成为历史。泡泡玛特等企业的崛起,得益于其“盲盒式”销售策略,降低了用户选择成本,实现了即时满足。
然而,“倍速化”也伴随着争议。有人担忧加速主义会削弱产品特色,破坏社会生产关系。但历史表明,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涌现并未摧毁世界,反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更高效发展。稻田丰史指出,每当新设备、新观念出现时,总会遭遇反对声音,但技术和商业的进步从未停歇。
“倍速”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新社会潮流。面对这一既定事实,企业需积极调整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