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新闻频出,先是OpenAI推出了备受瞩目的GPT-5,随后国内AI市场也传来新动向。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清智元”)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此次IPO由民银资本和浦银国际联合保荐。
海清智元,这家总部位于深圳宝安区的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多光谱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由周波先生创立,起初名为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直至202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海清智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研的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技术,这些技术使得公司的产品能够探测到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广泛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危害预防等多个复杂场景。
海清智元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关键的技术突破与重要的融资事件。2015年,公司推出了AI视觉场景训练技术;2018年,专为边缘AI计算设计的HtOS操作系统面世;2022年,公司又发布了多光谱AI感知计算整合技术。而在2024年,海清智元再次创新,推出了多光谱AI异常火源检测仪。在融资方面,海清智元先后获得了朗科投资、高新投、成都中小担、小禾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其中在2025年7月的D轮融资后,公司的估值达到了35.5亿元。
海清智元的股权结构显示,周波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96%的股份,并通过其他实体合计控制48.87%的投票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周波先生在计算机视觉及热成像行业拥有超过26年的丰富经验,自海清智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总经理。公司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苗瑞,他同样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曾在深圳市黄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研发部软件工程师,2013年加入海清智元后,逐步成长为研发总监,并最终成为副总经理。
海清智元的产品线丰富,包括多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多光谱AI模块能够同步采集多个光谱波段的信息,突破了传统可见光成像的局限;多光谱AI感知终端则融合了光谱成像与AI算法,能够增强对物体特性的感知与理解;而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则提供了模型训练、压缩及安全的端侧部署支持,实现了跨谱段成像与分析。
从财务表现来看,海清智元的业绩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22年至2023年,受宏观经济疲弱及部分产品需求减少的影响,公司的收入大幅下降,亏损净额增加。然而,在2024年,随着市场对安全相关应用产品需求的增强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的商业化,海清智元的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并成功扭亏为盈。尽管业绩有所波动,但海清智元在研发上的投入从未减少,这为公司保持技术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多光谱AI行业中,海清智元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招股书数据,2024年海清智元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约为3.5%,排名第一。同时,公司在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中排名第三,在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中则排名第一。然而,多光谱AI技术市场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包括豪威集团、商汤科技、海康威视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和拓展市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海清智元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虽然有所波动,但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也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保持技术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将是海清智元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海清智元在供应链和客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逐年上升,运营可能因集中于少数主要供应商而受影响。同时,一些关键元器件的价格波动及供应短缺也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在客户方面,海清智元的主要客户较为集中,公司通常给予主要客户信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信贷风险。因此,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客户群体并降低信贷风险,将是海清智元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海清智元在多光谱AI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多光谱AI行业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清智元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