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H20风波后,国产算力生态能否借此崛起?

   时间:2025-08-09 13:29:50 来源:智能相对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I领域的风云人物黄仁勋可能正面临一些不眠之夜。原本计划借此机会清理库存的H20芯片,却遭遇了客户订单的悄然流失。这些订单并未流向其他国际巨头,而是转投给了中国的Momenta和华为。

这一波“客户大逃亡”恐怕是黄仁勋未曾预料的。更雪上加霜的是,7月31日,英伟达因所谓的“安全隐患”被紧急约谈。尽管英伟达迅速回应,坚称H20芯片没有后门、没有终止开关、也没有监控软件,但此事的影响远未平息。

实际上,这一事件可能只是中美新一轮AI硬件产业博弈的冰山一角。就在英伟达被约谈的三天前,即7月28日,两则重大消息接踵而至。一方面,斯德哥尔摩正在举行第三轮中美商务谈判;另一方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摩尔线程、沐曦科技等国产算力企业纷纷亮相,华为更是首次展示了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彰显了中国在AI算力领域的实力。

这两大事件似乎暗示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与较量。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实力,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谈判也可能涉及到AI算力这一关键领域。有观点认为,算力很可能成为谈判的重要筹码,而英伟达被约谈的时间点或许与谈判结果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几天后,华为再次放出大招,全面开源开放其CANN平台。CANN作为华为算力生态的重要支撑,对标英伟达的CUDA平台。与CUDA的开放但不开源不同,华为的此次开源无疑是对CUDA体系的一次有力挑战。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华为在软件生态方面的决心,也为中国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事实上,国产算力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任正非也曾表示,芯片问题无需过分担忧。凭借“叠加和集群”等方法,华为的计算能力已经能够与全球顶尖水平相媲美。然而,软件生态的构建仍然是一个难题。正如华为手机所使用的纯血鸿蒙系统一样,只要开发者们仍然围绕CUDA平台打转,华为CANN生态的破局之路就显得尤为艰难。

因此,英伟达被约谈的事件无疑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英伟达芯片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也促使中国开发者和企业开始考虑替代方案。对于国产算力企业而言,现在是继续在CUDA地基上搭建房屋,还是投入巨资和资源构建自主可控的开发者体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已经引发了业界对于国产算力发展的广泛关注。随着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国产算力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谁能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