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券商信息系统稳定性标准征意见,数智化运维转型提速

   时间:2025-08-08 09:51:24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证券业协会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旨在强化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的重大举措,面向全行业征集意见,着手制定《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此举意在通过构建更加稳固的信息系统安全框架,为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已成为守护金融市场平稳运作的基石。

证券市场的交易连续性要求极高,任何交易系统、手机证券应用或投资交易平台的异常,都可能迅速波及投资者利益与市场秩序。因此,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关乎市场信心与稳定的大事。

尽管券商在系统稳定性管理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如建立了变更管理、故障应急响应、应急演练及监控告警机制等,但随着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技术的广泛应用,系统架构的复杂性急剧上升,传统运维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业务需求。行业面临四大关键痛点:一是稳定性保障未能在系统开发初期就融入架构韧性设计;二是系统可运维性所需的监控、日志、自动化等能力存在短板;三是运行期风险防控成本高昂,且多以事后响应为主,缺乏主动风险挖掘能力;四是故障应急处理过度依赖个别专家经验,缺乏数据驱动的人机协同应急指挥能力。

为解决这些痛点,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的《标准》遵循合规、可控、闭环和数据四大原则,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为基础,确保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同时,结合证券行业实际需求与头部机构的最佳实践,提炼出可复制、可落地的技术方案与管理流程,并预留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同规模机构的差异化需求。

《标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涵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过程保障。在组织保障方面,明确了稳定性保障的组织架构与人员能力要求;在制度保障方面,制定了办法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形成全流程制度闭环;在过程保障方面,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可观测性管理、监控告警、故障管理等十大核心过程,每个过程都包含机制保障、关键活动及评价要素。

尤为《标准》强调了智能运维、可观测性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将AI算法、大数据分析、大模型等能力嵌入稳定性管理流程,建立数据驱动的工作模式及可量化的稳定性水平度量体系。通过近20家同业专家的参与,内容聚焦于系统稳定性保障的核心价值,推动运维左移,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增强主动防御能力。

《标准》还建立了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如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恢复能力达标率等量化指标,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形成“监控—评估—优化”的闭环改进机制,为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