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揭示了外贸领域的强劲表现,进出口总额达到4.55万亿元人民币,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这一非凡成就的背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的加速发展与效率提升扮演了关键角色。
作为区域合作的典范,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见证了物流网络的日益完善,还迎来了“轨道上的大湾区”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历史时刻。广深港高铁的便捷通行,使得“一程多站”旅行模式成为可能,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上午在广州享用早茶,中午游览香港维多利亚港,晚上观赏深圳灯光秀的梦幻旅程。据统计,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了1500万人次大关,这一显著增长不仅促进了消费热潮,也生动展现了大湾区联动发展的蓬勃活力。
在物流创新方面,跨境海空联运和低空运输智能通关等新兴模式的发展,为“湾区制造”的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更加快捷的出海通道。东莞,这座制造名城,上半年外贸增速高达16.5%,进出口规模稳居7400亿元以上,其中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4%。尤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实现了214%的大幅增长,累计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
夜幕降临,空港中心灯火通明,一箱箱跨境电商货物在高效运转的传送带上快速流转。这些货物在完成海关监管、航空安检和打板手续后,仅需12小时即可通过东莞港专用货船直达香港国际机场停机坪。自2023年运行以来,这条由粤港两地联手打造的物流新动脉已获22家国际航空公司认可,截至7月9日,累计进出口货值已突破334亿元。
在黄埔海关的支持下,空港中心为电子元器件等高价值产品提供了“预约查验、即到即验”的便捷措施,通关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了40%。上半年,经空港中心进出口的集成电路货值占比高达67.1%,彰显了物流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强大推动力。东莞港空运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空港中心不仅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30%,还实现了日均一架专机业务,高价值货物运输占比提升至75%。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同样受益于不断涌现的物流新业态。白云机场综保区和黄埔综保区在提升跨境货物通关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白云机场综保区推出的“双前置”货站模式,为电商商品“集拼出海”搭建了高效通道;而黄埔综保区则启动了全国首个综保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为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开辟了空中快速通道,相比传统货车运输,无人机运输可为企业节省50%的物流时间和10%的运输成本。
在推动高价值货物出海的同时,广东还创新推出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高效运输模式,为更多种类的“湾区制造”货物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出海通道。6月18日,首趟满载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13天后抵达欧洲,标志着大湾区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的进一步提质升级。这一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境电商货物批量小、批次多、报关成本高的痛点,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随着广深港高铁客流的持续增长和多样化主题定制高铁专列的推出,大湾区的文旅体消费市场也迎来了繁荣。从“歌迷专列”到“研学专列”,再到“马拉松专列”,这些定制服务不仅满足了旅客的个性化需求,也带动了住宿、餐饮、购物等文旅消费的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铁路部门正不断深化服务创新,以“新速度”与“优体验”的双重赋能,开辟出湾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