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洲新能源市场热浪来袭,中国企业如何乘风破浪?

   时间:2025-08-08 06:22:3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欧洲正逐步成为新能源产业链出海的关键舞台。近日,中国与欧盟共同发表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双方强调了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和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性。

绿色经济和新能源转型已成为中欧合作的关键词。近年来,众多中国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设立工厂并投产,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变为品牌出海,实现了本地化生产、销售和服务。例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投资建设工厂,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布局,比亚迪则扩大了其匈牙利电动商用车工厂的规模。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绿色产能在欧洲的深入扎根。

欧洲不仅是传统汽车工业的摇篮,也是新能源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阵地。随着美国“大而美”法案的生效和关税政策的不稳定,欧洲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政经事Roadlink GLB创始人孙天璐博士在欧洲考察一个月后表示,欧洲人普遍认为当前是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的最佳时机。

然而,孙天璐也提醒道,欧洲普遍担忧中国企业进入后会垄断市场。因此,出海欧洲的中国企业必须考虑如何与当地生态合作,融入本土环境。这依然是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必修课。

在新能源领域,储能正接替光伏成为欧洲市场的新热点。受俄乌冲突影响,欧盟近年来加速可再生能源布局,旨在增强电力能源的自主供给。欧盟的“REPowerEU”计划已调动近3000亿欧元支持绿色能源项目。尽管光伏在过去几年是欧盟的重要投资方向,但增速在2024年出现下滑。相比之下,储能市场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欧盟计划到2030年,储能装机总量将达到500-780GWh,是2024年底装机量的10倍。

户用储能一直是欧洲储能市场的最大需求方,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据调研显示,2024年比亚迪、华为和古瑞瓦特位居欧洲家用储能市场前三名,其中比亚迪的市占率高达20%。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市场也在2024年迎来爆发,引领欧洲储能的新增长。

多家中国光储新能源企业已宣布获得欧洲新订单。例如,天合光能旗下储能公司与立陶宛承包商签署协议,计划在东欧地区部署吉瓦时级储能系统;阳光电源与保加利亚光储开发商签署协议,将在该国及其他欧洲市场部署2.4GWh储能系统;海辰储能则宣布与英国光储开发商签署合作协议,为其在英国部署720MWh电池储能系统项目。

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欧洲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尽管欧洲汽车市场整体下滑,且面临来自中国的纯电汽车反补贴税压力,但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混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混动汽车不受反补贴税监管,且适应了欧洲充电桩普及不足的现状,满足了消费者的充电需求和里程焦虑。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插混车型销量大幅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91%,市占率同比增长近一倍。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共同繁荣。智能座舱品牌德赛西威在德国和西班牙设立新科技园区和智能工厂,扩大在欧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

然而,欧洲市场的合规要求和人才挑战依然严峻。作为全球监管最为严格的市场之一,欧盟每年推出新的合规要求。中国企业需要提升自身全球知识产权合规体系的质量,并与本地专业机构合作。出海欧洲的企业很难找到既懂技术又了解本地市场、掌握语言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这些问题成为拓展欧洲市场的底线和天花板。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仍充满信心。他们正在积极寻找专业机构合作,提升合规能力,并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市场成熟、需求稳定的欧洲,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战略新高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